联合国集体安全的世界主义伦理建构
本文选题:集体安全 + 世界公民 ; 参考:《哲学动态》2013年06期
【摘要】:正世界主义是对个体与他者关系的认知与定位,涉及个体与他者关系中的道德界定与价值判断。[1]基于理性统一性的逻辑原点,世界主义认为人类是一个种群意义上的整体,是一种原子式的构成,其中的个体皆为世界公民,从属于一个精神与伦理的共同体。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是世界主义的哲学基础。世界主义的思想传统包含着两个核心命题。就道德的关怀对象而言,个体的人与整体的人类被视为最根本的价值目标和道德关怀的终极单元,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道德地位;就伦理的价值主体而言,所有个体皆被视为普遍意义上的世界公民,个体彼此之间的世界公民关系是先天自在的。[2]在一般意义上,伦理
[Abstract]:Positive cosmopolitanism is the cogn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ther, which involves the moral definition and value judg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ther. [1] based on the logical origin of rational unity, cosmopolitanism holds that mankind is a whole in the sense of a population. Is an atomic composition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is a world citizen, subordinate to a spiritual and ethical community. Individualism and universalism are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cosmopolitanism. The tradition of cosmopolitanism contains two core propositions. As far as the object of moral care is concerned, the individual person and the human being as a whole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fundamental value goal and the ultimate unit of moral concern, and everyone has the same moral status; as far as the value subject of ethics is concerned, All individuals are regarded as universal world citizens, and the world citizenship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is inherently comfortable. [2] generally speaking, ethics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暴力及其合法性研究”(09CZX030)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国际政治视域中的世界主义伦理观研究”(WYM10105)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专项项目“国际政治伦理的世界主义分析”(ZW100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813.2;B82-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建华;张永义;;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国际政治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2 李建华;张永义;;论世界主义伦理观的核心命题[J];哲学动态;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德斌;对峙中的缓和:70年代的美国对朝政策[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2 贾韶罡;;“比萨拉比亚问题”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马瑞芹;陶艳华;;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价值取向[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蔡建文;;制度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刘淑英;;运动竞赛规则制定的理论依据及目标定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6 马坤;战争正义:一种制度性的分析框架[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7 娄伟;;论国际冲突的根源——一种理论的比较分析[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8 吴楠,朱虹;经济人伦理准则建立的制度环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卫艳伟;;从《凡尔赛和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J];沧桑;2010年06期
10 何开胜;李昊;;制度伦理、道德伦理与公民伦理的培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卢斌;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张治忠;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志波;国际制度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综合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宗禧;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继续;正义制度下的农民自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墨驰;同盟与话语权[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丽娟;制度伦理视野下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9 董蕙竹;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秦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教育公正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建华;张永义;;论世界主义伦理观的核心命题[J];哲学动态;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晓燕;欧洲集体安全制的失败与二战的爆发[J];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1994年04期
2 尹桂云;均势安全·集体安全·合作安全——对亚太地区安全的模式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饶银华;从均势安全、集体安全到合作安全[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马星野;;太平洋集体安全制度与美国的态度[J];世界知识;1937年06期
5 孔凡伟;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困境的理论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徐振伟;;1930年代苏联构建集体安全的失败——一种基于“威胁平衡理论”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侵略轴心的恫吓和诱骗[J];世界知识;1939年06期
8 王哲;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兼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J];史学集刊;1995年02期
9 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集体安全思想新解[J];求是学刊;2008年06期
10 夏f,
本文编号:2057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5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