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本位型公民道德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
[Abstract]:In ancient Greece, the city-state standard civic moral development model was adop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 morality. Through the city-state overall planning system training, rational art and military education, public leisure activities observation exercise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ractice of public poli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restriction of the system and regulations have cultivated the most outstanding citizen groups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 Although the city-state standard civic moral development model is not completely suitabl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it still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ences that still have vitality even toda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perating mechanism,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itizen morality based on the city-state standard in ancient Gree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B8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虹霞;;斯巴达的公民道德建设模式初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吴晓群;古代希腊的献祭仪式研究[J];世界历史;1999年06期
3 张康之;张乾友;;变形的镜像:学术界对古希腊城邦生活的误读[J];学术月刊;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商业经济[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于民;;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性问题新论——兼与国内学术界某些流行性观点商榷[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王小琴;;音乐伦理学论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柳平生;;探求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的有机结合——由宋代经济史研究说开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尹延安;;荷马史诗的一种哲学解读——兼论荷马与柏拉图的哲学思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志雄;卢向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产品市场发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1979——1984[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陈生军;;企业信用与上市公司监管[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吴树青;金碚;;“初级阶段论”对经济改革的要求和制约[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6 万劲波;;弘扬绿色奥运精神与共建生态文明秩序[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汪伟全;;公共理性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中国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转型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思想摇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9 王立;;董必武:破旧成功与立新失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10 王立;;只有人民才能提供法制建设的根本动力——由董必武法制拓荒及中颓引发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美莹;希克斯关于市场经济兴起条件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雪林;转型经济中我国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江源;;斯巴达教育初析[J];教育评论;1991年04期
2 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J];理论月刊;2005年05期
3 厉永平;人性的扭曲 文化的荒野──略论斯巴达军国主义教育[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祖伟;皮亚杰和埃里克森关于道德发展观比较[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2 许青;试论道德比较的方法论原则及尺度[J];哲学研究;1987年04期
3 黄慧强,张在钊;追求精神自我之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的道德发展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蒋飞云;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吴利国;道德判断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实践价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在钊,黄会强;追求精神自我之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的道德发展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杨昕;;流行文化影响下“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探析[J];青年探索;2009年03期
8 范冰;梅枚;;国外伦理道德讨论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80年07期
9 肖巍;两种道德发展观的争论[J];学习与探索;1997年04期
10 康志鹏;;来似风雨,去似微尘——从女性主义心理学分析汤亭亭《女勇士》之《无名女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海根;岑国桢;李伯黍;;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李晓文;;依人生发展本性探询德育路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李伯黍;程学;儿童道德发展研究协作组;;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龚正伟;;中国人光大自己的“快乐体育”如何?[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陈桂蓉;;前言[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魏英敏;;孝道的原本涵义与现代价值[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7 曾跃霞;郑传芹;;初中学生自卑心理状况调查[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古南永;;现代化与规范分化[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薛孝斌;;义的义理[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10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薇薇邋陈颖;我国未成年人道德发展达到中等或较高水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雷泓霈;“公益性格”是现代人的道德亮色[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刘克梅;“干部公民责任”更需要“法治通道”[N];中国信息报;2006年
4 雷泓霈;高考也应成为“美德催化剂”[N];贵阳日报;2008年
5 吉首大学教授 易小明;民族伦理面临挑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陆士桢;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法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7 雷泓霈;“公益性格”是现代人的道德亮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8 林淼;必须从道德哲学上寻求答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王宁;浅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N];青岛日报;2006年
10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 (美国)《领导论》作者;创造性的领导如何抓住机遇[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储涛;身体德性论: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德育使命[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霁堂;明清(1368—1840)医学道德发展史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祝大鹏;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项目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认知与行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6 潘云华;摄入社会不公信息与大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关系及德育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7 李海;学校道德自律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月岭;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鑫;西双版纳傣族青少年儿童社会道德发展反映及其文化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杨立新;浅析城市初中生人际交往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韦京利;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慧;大众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秦初生;直面道德冲突:中学道德教育的检视与革新[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戴剑;科技进步与道德发展互动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徐彩华;志愿服务活动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张天舒;小学生耻感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马卫华;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紫瑛;学生的惩罚认知及其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25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2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