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的中国话语及其“形态学”视角
[Abstract]: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hinese bioethics are oppressed by western universal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academic context of Chinese discourse. The paradigm of universalist understanding follows the path of "universal theory-Chinese application" and falls into application problems.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bioethics follows the path of "Chinese tradition-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and falls into a construction problem. The discourse break between the paradigm of universalism understanding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structivism cultural belief separates the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bioethics.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 conditions, cross-cultural conditions, cross-epochal conditions" opens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 which emphasizes grasping the whole, types and structural trends of human moral life and ethical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evance of the morphological process. Only when we creatively integrate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angle of Marx's social and economic form, can we grasp the moral formation process of bioethics as a whole and really open out the "third way" of Chinese bioethic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66)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ZXB008)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田海平;;中国生命伦理学的“问题域”还原[J];道德与文明;2013年01期
2 田海平;;中国生命伦理学认知旨趣的拓展[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3 程国斌;;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路径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4 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冲突、商议、共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陈泽环;基本价值观还是程序方法论——论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邓安庆;无本质的应用伦理学——对当前应用伦理学本质特征争论的质疑[J];哲学动态;2005年07期
7 邱仁宗;21世纪生命伦理学展望[J];哲学研究;2000年01期
8 沈铭贤;;多一些中国话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舜清;;儒家生命伦理学何以可能?[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2 田海平;;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难题及其研究展望——以现代医疗技术为例进行探究的构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田海平;;中国生命伦理学的“问题域”还原[J];道德与文明;2013年01期
4 尹洁;;生命伦理学中的“反理论”方法论形态——兼论“殊案决疑”之对与错[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万旭;;医学哲学的奠基与生命伦理学的方向——佩里格里诺如何为美国医学人文学把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6 刘剑;刘佩珍;;论《黄帝内经》对中医生命伦理思想的奠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7 任嫦勤;李明;;当代生命伦理学困惑疏解的儒学观照[J];岭南学刊;2011年05期
8 叶舒宪;阳玉平;;重新划分大、小传统的学术创意与学术伦理——叶舒宪教授访谈录[J];社会科学家;2012年07期
9 李瑞全;;儒家生命伦理之方向与实践:同情共感与理性分析并进之路[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年06期
10 范瑞平;王明旭;;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 促进卫生改革与发展——“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及深化卫生改革”国际学术会议纪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三次生命伦理学国际会议在台湾中坜市举行[J];医学与哲学;2002年10期
2 坂本百大,龙革;迈向新的“全球生命伦理学”[J];世界哲学;2002年05期
3 ;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2004年1月5-7日于北京举行[J];医学与哲学;2004年01期
4 ;生命伦理学在世界各地[J];医学与哲学;2004年03期
5 范瑞平;如何建立生命伦理学普适规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述评[J];医学与哲学;2004年10期
6 邱仁宗;第八次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将于2006年在中国召开[J];医学与哲学;2004年12期
7 王云岭;2005年国际生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J];医学与哲学;2005年09期
8 聂精保,林莉.安德森,曾丽达 ,颜青山;从医学伦理学到生命伦理学——新西兰生命伦理学的历史与社会学研究之二[J];医学与哲学;2005年11期
9 ;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将于2006年8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J];医学与哲学;2005年12期
10 李玲;;生命科学与现代伦理的碰撞——记“第10期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生命伦理学)培训班”[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瑞鹏;易恒;钟林;周剑;李永宁;;第三届中法生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2 ;中国生命伦理学代表团访问荷兰[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3 韩丹;;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综述[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4 ;英汉生命伦理学译释词汇[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5 娄瑞雪;;尊重自主与生命伦理学[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邵艳军;杨学举;;在高校教学中开设生命伦理学公开课的应时性与重要性[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赵云梅;;生命伦理学对医学伦理学的挑战[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秦敬民;秦东华;;关于生命伦理学的认识与思考[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丽然;;人的尊严释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陈化;;儒家伦理:中国语境下原则主义困境之出路——兼谈儒家生命伦理学的构建[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巍;生命伦理学的兴起与疆域[N];学习时报;2005年
2 肖巍;人口层面的生命伦理学研究[N];学习时报;2010年
3 韩跃红;尊重生命[N];光明日报;2005年
4 徐敏;生命伦理学为科研“护航”[N];解放日报;2004年
5 肖巍;生命伦理学教育受到国际关注[N];学习时报;2006年
6 华中科技大学 焦洪涛 伍春艳;亚洲生命伦理学研究现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记者陈静;中国生命伦理学要有本土文化底蕴的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曹继军;陈竺院士等呼吁:加强生命伦理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生命伦理学为医学技术研究护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丹尼尔·维克拉 翻译、整理 邱仁宗;伦理学要优先关注穷人的健康利益[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斌玉;生命伦理学的元伦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薇;生命伦理学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土丽艳;中美生命伦理学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董沫含;中国生命伦理学构建中的文化融合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蒙霞;论生命伦理学视野中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大学;2004年
5 芦蓉晖;生命伦理学视野下的行为控制伦理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秀娟;身体伦理学对生命伦理学的批判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7 廖淋森;生命伦理学视阈下的死亡尊严[D];辽宁医学院;2012年
8 姜贵;克隆人与生命伦理学的双向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9 LU XUEFEI;自由个体主义还是儒家家庭主义:从医学问题看生命伦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刘利;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90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9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