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道德建设的日常生活批判与建构路径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institutional reasons, the moral decline in the current society is largely due to the absence and dislocation of moral construction. This kind of vacancy and dislocation is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style, so we must re-establish the new concept of "reputation", "justice and profit" and "honor and disgrac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is requires us to transcend the daily life of blood, regional, human and face, from the moral basis point, moral subject, legal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olu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分类号】:B8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盖伯琳,吕进军;道德建设的三个层面:人性、信仰、哲学信仰[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2 何清涟;中国当代经济伦理的剧变[J];开放时代;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霞;;以人文奥运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汪政;晓华;;日常生活的叙事伦理[J];长城;2003年01期
3 徐辛;;现代性的当下困境——浅析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宋勇;;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视域中的“民生”意蕴[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赵华;;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6 郭永生;警察执法的伦理学透视[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宋婕,刘葵;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何成莲;;奥林匹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整合与共生[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李云智;;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宋勇;;人类日常生活批判的“民生”三维启示[J];传承;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金薇;中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晓媛;快速原型技术在彩雕黑陶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于桂花;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祝自敏;乡村景观文化表现与传承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雷;信息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婷婷;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燕菲;当代文化转型期人的精神需要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勇;“网络炒作”现象的伦理审视[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中华;启蒙、道德与文学——一种可能的解释[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功,苗桂山;论中国传统公私义利观的现实意义[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2 霍功;义利观的社会历史条件探析[J];理论探索;2001年04期
3 吴增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义利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周青鹏;论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性和人民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喻经伦;紧扣时代脉搏的创新之作——评《社会主义义利观》[J];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11期
6 罗国杰;树立科学的义利观[J];文明与宣传;2003年03期
7 阎海玲;中国古代义利思想的发展演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3年01期
8 教军章;论中国古代义利观的现代政治管理价值[J];政治学研究;2003年01期
9 刘辉玲;;黄绾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J];船山学刊;2010年04期
10 唐召云,匡利民;转型期社会义利观探析[J];益阳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铁志;何晓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王永祥;;浅论朱熹的义利观[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4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5 温小林;;严复中西道德比较与整合观[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马平;;回商伦理思想及其他[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德芝;邱瑞婵;;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关系的价值导向[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珠武;;儒家义利观内在精神的现代诠释[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孔润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构想[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10 杨帆;;义中之利 君子所贵——颜元功利观解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任遂虎;儒道墨法四家义利观的互补性[N];光明日报;2005年
2 覃俏丽;儒家的义利观及其价值[N];学习时报;2006年
3 何勇;“道德血液”不应缺失[N];人民日报;2008年
4 复旦大学教授 葛剑雄;中国人的“国民性”及观念的现代化[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兴;《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王小波;左宗棠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红飞;孔孟荀“义利观”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关洁;我国当代经济转型与义利观的建构[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玉红;王夫之的义利观[D];延边大学;2001年
4 王月霞;社会主义义利观及实现途径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占强;晋商义利观及其当代启示[D];山西大学;2008年
6 周延龄;新时期义利问题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冯小强;中国传统义利思想及其现代视野[D];复旦大学;2009年
8 熊宗哲;论儒家传统义利观和诚信观及其现代转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欧阳辉纯;王安石的义利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柳鹏;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初探[D];湖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02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40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