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西方环境伦理学:逻辑进程、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9-08-05 12:20
【摘要】:西方环境伦理学是在传统伦理学介入环境问题无力的情况下,发展、丰富和多元化起来的。其逻辑进路表现为道德身份拓展、认识论转变和整体观形成三个方面;当前的困境主要是其理论内部的自洽性和外部的普适性问题;寻求多元中的共识、尊重文化差异和寻找新的理论增长点是西方环境伦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Abstract]:West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is developed, enriched and diversifi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raditional ethics is unable to intervene in environmental issues. Its logical approach is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expansion of moral ident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epistem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whole view;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is mainly the self-consistency of its theory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outside; it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to seek consensus in pluralism, respec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find new theoretical growth poin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政治理论教研部;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博士基金项目:“生态伦理理论创新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项目编号:201252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尤金·哈格罗夫;西方环境伦理学对非西方国家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胡水琴;;路在何方?——科马克·麦卡锡的《路》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周彰波;;哲学视野下的生态关怀[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李承宗;;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价值观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廖小平;孙欢;;政治参与的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陈叶兰;许婷;陈f: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冬梅;;环境正义视野下农民污染受害救济探微[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金瑞;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2 肖德武;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郑度;;关于环境伦理的思考[J];文明;2006年07期

4 詹献斌;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5 吴继霞;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1年06期

6 徐志辉;关于环境伦理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的正义向度[J];道德与文明;2005年05期

8 韩立新;;美国的环境伦理对中日两国的影响及其转型[J];中国哲学史;2006年01期

9 张惠娜;;西方哲学是如何遗忘自然的?——读尤金·哈格洛夫《环境伦理学基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许广明;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概述[J];哲学动态;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敏;;环境美德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德性伦理建构[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罗亚玲;;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4 卢艳玲;赵建军;;论绿色发展对公民环境伦理教育的诉求[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谋昌;实践性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N];光明日报;2004年

2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文版前言(节选)[N];科技日报;2001年

3 余谋昌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低碳:自然价值观念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王南林;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N];光明日报;2002年

5 董克勤 储星;当代环境伦理思想浅议[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6 胡善风;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2年

7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8 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转变[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江畅;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深层关注及其旨趣[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2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郭玲玲;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5 王顺玲;生态伦理及生态伦理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王继创;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程平;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8 李全庆;土地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立平;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草原生态文明[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佳艺;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管贝贝;对农药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李敏;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D];河南大学;2011年

4 马玲;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主要思想的形成[D];河南大学;2010年

5 杨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伦理观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丹阳;20世纪西方荒野概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高志友;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崔玉宾;环境伦理学思想及其评价[D];河南大学;2004年

9 何潇;温茨的环境正义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杨晓峰;美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3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23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