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孝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6:17
本文关键词:契嵩《孝论》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因其以辞世出家、解脱烦恼生死为旨趣,而与西汉中期业已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家忠孝思想相抵触,因此而遭到儒家和社会的强烈排斥。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佛教必须主动适应根基深厚的中国孝道文化。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佛教徒为此进行了长期、大量而艰苦的努力。宋代的契嵩及其《孝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从一个侧面揭示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及特点,而且可以从中发现和总结中外文化交流中文化接受的经验。本文采取文本解读与时代背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契嵩《孝论》篇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系统分析了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汉魏、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佛教与儒家论争的焦点和表现。第二章对契嵩的生平和著述活动作简明梳理,并重点对《孝论》的写作背景、基本结构及其与其它文本之关系进行分析。第三章探讨了《孝论》论孝的依据以及孝道思想在佛教中的地位等问题。第四章探讨和分析佛教在孝亲问题上与儒家思想的会通与区别。总的来说,契嵩之《孝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佛儒之间的隔阂,其后的儒者大都开始吸取佛教的理论资源来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儒家的排佛浪潮也开始慢慢消退,这中,契嵩的努力功不可没。因此,论文在最后对契嵩《孝论》的贡献与影响作了探究。
【关键词】:契嵩 孝论 佛教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4
- 一、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述评6-9
- 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9-14
- (一)系统研究《孝论》文本的需要9-10
- (二)丰富传统孝亲思想的内容10-11
-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11-14
- 第一章 宋代以前佛、儒关于孝道的论争14-26
- 一、宋代以前佛、儒的论争14-20
- (一)汉魏佛、儒的论争14-16
- (二)南北朝佛、儒的论争16-19
- (三 )隋唐佛、儒的论争19-20
- 二、宋代以前佛、儒的孝道论争20-24
- (一)宋代以前儒家的孝道理论20-22
- (二)宋代以前佛教的孝道理论22-24
- 三、宋代以前佛教徒关于孝的经、论造作24-26
- 第二章 契嵩及《孝论》考述26-37
- 一、契嵩及其理论活动26-28
- 二、《孝论》及相关著述考述28-37
- (一)《辅教编》及相关著述考述28-29
- (二)《孝论》的结构和主旨29-37
- 第三章 《孝论》论孝道的依据和地位37-44
- 一、《孝论》论孝道的依据和地位38-42
- (一)儒家、《孝论》论孝道的依据38-40
- (二)孝为天下之大本40-42
- 二、佛家亦行孝道42-44
- 第四章 《孝论》论佛、儒的孝道44-51
- 一、持戒不离孝,笃孝不离戒44-46
- 二、佛教之孝高于世俗及儒家之孝46-48
- 三、对“不以佛为孝”的回应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广兴;;“孝名为戒”:中国佛教徒对孝道观的发展[J];佛学研究;2013年00期
2 王秋菊;契嵩《孝论》思想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陶新宏;;宋初佛教儒学化之管窥——以契嵩《辅教编》为例[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契嵩《孝论》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1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