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竞技体育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双重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0 03:26
【摘要】: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升人们自身的生理素质,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竞技体育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是双重的,为此,一方面要加强竞技体育的道德教育,提高参与者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竞技体育制度,发挥竞技体育的优势,避免竞技体育带给人们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亦梅;人文视角中的新世纪体育[J];体育文史;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宁昆;中国体育呼唤公平竞争的春天——从足球“黑哨”现象谈中国体育法制建设[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制工作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赵芳;;我国体育产业立法的必要性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凌辉;梅倩;;调解在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王承信;;我国体育法的哲学思考[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覃凤珍;浅析我国体育市场法制建设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7 肖林鹏,唐立慧;论运动训练的“以人为本”[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李兆进;高强;巴玉锋;;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7期

9 刘英辉;对海峡两岸体育比较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何艳君;21世纪我国体育法制之我见[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钧;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2 方明;关于中国职业篮球法规体系构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张剑利;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靳勇;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的经纪人管理与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赵晶;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丁涛;体育职业技能开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曙光;对我国当前体育社会问题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苗治文;论学校体育的物化与人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云波;河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敏;体育仲裁制度剖析及我国相关立法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曹焕男;河北省高校体育市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小兵;论现代奥林匹克与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的冲突和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肖海婷;中国体育仲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勇;有关体育纠纷的仲裁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李津蕾;我国反球场观众暴力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关锋;论我国职业篮球的法制环境建设[D];河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宋继新,李如喜;创建竞技教育学试探[J];体育科学;1999年03期

2 程志理,黄金鹏,果强;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危机”及消除途径探讨[J];体育与科学;1998年05期

3 李晓林;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张玲,汪伟信;试论奥运精神与中国体育文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陈融;21世纪中国体育价值取向变化之前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杨则宜;体育中兴奋剂使用和反兴奋剂的历史、现状及未来[J];自然杂志;199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志雄;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伟;;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2 杨宏力;;和谐理念的经济伦理学分析[J];理论学刊;2011年05期

3 袁凤香;;高科技引发的伦理问题思考——世界最新科技成就:“人造生命”的伦理困惑[J];中外企业家;2011年11期

4 周建青;黄雅X;;随手拍伦理问题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07期

5 孟晓锋;;伦理之于现代管理的价值[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刘彦柱;;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与其现代价值[J];科技与企业;2011年08期

7 杨信礼;;发展伦理学:引导人类生活向上的伦理学[J];理论参考;2011年05期

8 冯俊;;从义利关系的演变看经济与伦理的分离与统一[J];江汉论坛;2011年08期

9 杨秀香;;论治理腐败中行政伦理道德监督的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何世岳;;走出功利主义的梦魇[J];人力资源;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绍柱;张明;;青少年“野性自由”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挑战及对策分析[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岳丽丽;;试论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刘辉;;应用在伦理道德中的类比方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董玉国;;卫生管理伦理道德[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黄仙萍;陈亚娜;毛红菊;;市场经济体制下护士伦理道德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罗会定;;从昔日呈坎罗氏族规族例看伦理道德教育[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史兆光;;高科技发展的伦理禁区假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畅友;;论诚[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蔡正发;;说“忠”[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顾嘉禾;;略论当代家庭如何弘扬孝道[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小锡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完善意义上的经济是内涵伦理道德的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杨辉;简评《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稿》[N];光明日报;2009年

3 王泽应 龚天平;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4 谭薇/编译;机器人的伦理抉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封寿炎;伦理道德是制约商业欺诈的重要力量[N];解放日报;2008年

6 张锦芳;生命科学与伦理的冲撞[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田学科;科学发展面临伦理与宗教的新挑战[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肖巍;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艰难抉择[N];中国妇女报;2000年

9 焦国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守善寻本,,雕塑和谐社会中完善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吉首大学教授 易小明;民族伦理面临挑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林琳;从“我”到“类”的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5 周双丽;美是道德善的象征[D];复旦大学;2009年

6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兰;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5年

2 韩立坤;冯友兰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韦文荣;高科技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寇宝银;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与互动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涛;网络社会伦理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舒天斌;经济增长代价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阿布都如·苏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疆少数民族伦理道德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晶晶;论当代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协调及其途径[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张苗苗;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商瑞彬;音乐与道德的互动及其现实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4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34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