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我国居住建筑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8:3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居住环境越来越现代化,大量的、各种档次的商品房充满市场,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但是,在居住建筑更新换代的背后,人却日益产生出迷茫的心态,在这片钢筋混凝土森林里找不到归属感。这种现象应当引起伦理学的关注,本文基于这一事实,尝试用伦理学和建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居住建筑进行伦理的研究。 本文首先解析居住建筑的伦理内涵,从理论上解答安居的重要性,不仅是对单体的人有影响,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的构建对社会也有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梳理了我国传统居住建筑中的伦理思想及其体现,重点列举了易学和礼制对我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伦理的反思,提取传统居住建筑中的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代中国居住建筑的伦理问题,试图说明居住建筑中伦理的缺失是给人和社会带来困惑的重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伦理对策,认为伦理关怀是我国居住建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居住建筑中注重民族性、时代性、可持续性和人文精神的结合,进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1;B82-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德海;;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周德海;;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看剥削概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李震;;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根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杨金运;;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冉净斐;;物流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7 周家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动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方芳;;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的公正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英;潘抒灵;;马克思科技观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晓琴;;笑永远是自觉的——论老舍的幽默创作风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吾金;;“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性的界限[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张玉琛;李建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例[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3 黄昀博;;论科学民主制——民主集中制演变轨迹及其历史价值[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4 谢圣远;;西方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甄武;;论毛泽东“保护生产力”命题的时代蕴意[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6 刘建武;;论社会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依据[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黄毅峰;;再论政府能力及其提升的路径选择——由转型期中国政府能力“怪像”现状引发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成稼;;按马克思的原意理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观点——复卫兴华教授的第三次批评与提问[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登文;;后发展国家命运方程的求解——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程中后发展国家研究的再认识[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李宁;;论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的培养[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晓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冯凌;江泽民武警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谭玉龙;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永庆;美国宪政史上黑人民权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翔宇;论道德选择力及其调控[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杨燕萍;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理论”及当代意义[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8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88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