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0:17
【摘要】:自二十世纪的工业革命以来,飞速发展的经济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生态灾难频发。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生态问题,已经对人类的身心安全与日常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浪费与破坏,污染问题更是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急需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此外,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开展,并在有限的范围和短时间内对人与自然关系做出了调整,但是在现实社会仍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正义问题,它扭曲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方式,导致了奢侈的、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的产生,最终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对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我国美丽中国的建设向深层次发展。本文主要从阐述生态正义的内涵、揭示生态正义的实质、分析生态非正义现象产生的根源、探寻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正义建设这五个方面展开,其中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对生态正义理论进行进一步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明确人和自然的应然关系,从而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具体包含以下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阐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概念与内涵。通过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正义理论和生态问题的相关论述,并借鉴当今国内外学者对于生态问题的研究,结合生态问题的特点,以阐明生态正义的基本内涵在于:合规律的生产与合理性的消费。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出发,揭示生态正义的本质。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揭示出生态正义的实质反映了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在生态领域的延伸。因此,对于生态正义的要求,也是社会正义的要求。第三,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出发,分析引发生态非正义问题的根源。分析产生生态非正义问题的根源,并论证实现生态正义的关键是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第四,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出发,探寻生态正义的实现方式。以追寻高额利润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只有实现共产主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非正义问题,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五,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正义建设。通过挖掘与比较不同类型的生态正义理论,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为本国实现生态正义提出切合实际并可行的方案。当代中国的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存在着非正义的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生态正义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面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58
本文编号:2768030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顺;;公平是一种实质正义——兼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启示[J];哲学分析;2015年05期
2 郎廷建;;生态正义与生态文明——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研究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06期
3 郎廷建;;何为生态正义——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4 任铃;;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多重向度及其现实关怀[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5 梁悦凤;陶火生;;生态正义及其中国化原则[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6 李仙娥;李顺军;;国内外生态正义思想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年35期
7 李志江;解成慧;;克沃尔对生态改良主义的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8 吴苑华;;奥康纳的环境史视界意义探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03期
9 李永华;;论生态正义的理论维度[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10 冯颜利;周文;孟献丽;;生态学社会主义核心命题的局限——评詹姆斯·奥康纳“生产性正义”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2768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680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