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儒家“成己成物”观的生态伦理启示

发布时间:2020-09-25 17:00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着到底是“走进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这种争论有利于人们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反思现代人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但是这种争论的不可调和性及其观点的不可公度性,使生态伦理学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如何化解这种争论,走出生态伦理研究的瓶颈,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古代儒家“成己成物”观将生态伦理价值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予以探讨,认为“成己”、“成人”与“成物”是同一的,成己和成人当中就蕴含着成物,即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看待当前的生态伦理问题,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传统儒家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国内外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对此展开过广泛研究,并发表了许多富有启示作用的研究成果。然而,在这些研究文献当中,对于传统儒家文化中关于“成己成物”的思想对当今生态伦理研究的价值和启示意义,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恰恰这一思想,对于重新建构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极富有启发性。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B82-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儒家“成己成物”语辞涵义及其范畴
    1.1 成己
    1.2 成物
    1.3 成己与成物的关系
第二章、“成己成物”与诚
    2.1 诚是天之道
    2.2 诚是人之道
    2.3 “诚”贯通天道、人道的理论运作及其人性基础
第三章、“成己成物”生态伦理意蕴
    3.1 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3.2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
    3.3 与天地参的生态伦理的道德目标
第四章、“成己成物”观与生态伦理建构
    4.1 成己与成物的同一
    4.2 “至诚”而“化物”
    4.3 与天地同体、与天地合德的深切觉识
    4.4 “灵”、“贵”——人的生态伦理主体地位
结语: 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锐生;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生态环境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黎德化;论文化模式与生态环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杨通进;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念[J];道德与文明;2000年01期

4 李培超;论环境伦理学的现代化价值理念[J];道德与文明;2000年01期

5 吴继霞;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1年06期

6 胡发贵;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刍论[J];道德与文明;2003年04期

7 张晓理;社会形态演变中的人与自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陈泉生;当前环境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夏从亚;李峰;;人的自然之源——论儒家传统生态伦理观[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曾建平,刘湘溶;可持续发展与儒家文化[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826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26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