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公民教育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21:10
公民与公民教育都是源于西方的概念,公民教育的实质是为现代社会或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公民教育的概念十九世纪末在西方被明确提出并随着民主化的进程而发展。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只有臣民概念而不可能有现代公民观念,传统的教育也建立在理想人格的基础上。公民意识的先天不足,对于我国的现代化民主进程是十分不利的。公民教育是达成民主社会、和谐社会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迫切需要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和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公民教育是取代精英教育成为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 自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学界对公民道德的研究开始深入,公开出版了较多书籍与文章,主要集中在对公民道德内涵及如何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上,且大有方兴未艾之势。除了《公民道德论》和《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两本著作是从学理上研究的力作之外,学者们也从多个角度发表文章来深入讨论公民道德的内涵,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公民道德是一种政治道德、社会道德,是公民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与公民社会同步生长并良性互动;中国传统伦理与现代公民伦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传统伦理需要被继承、改造、超越;公民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必须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经验。我国的公民道德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微观研究还相对不足,也没有形成多学科的立体研究,对国外的公民教育也大多停留在概貌式介绍上。目前学者们在公民社会、公域和私域划分、日常伦理与公民伦理关系等方面还存在着分歧。由于公共领域、公民社会等概念在理论上目前还存在争议,且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缺乏实践性等原因,因此讨论研究还在进一步之中。 本文从梳理公民、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出发,介绍当代公民教育思潮理论,分析与借鉴其中蕴涵的伦理价值,并对中国当代开展公民教育的历史必然性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的先进经验,对中国的公民教育从伦理的角度进行了简单的构建。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追古溯今,对公民以及公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公民教育的内容和特征有了基本的认识。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当代西方公民教育的主要思潮及其产生的伦理背景,认识其中蕴涵的伦理价值,对公民伦理的理论基础和存在的社会基础进行论证。从社会契约理论出发,公民伦理的内涵是公民在公共社会陌生人群中处理人自身、与他人、与社群和国家关系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在现实的层面上,一个稳定而又和谐的社会共同体对公共善的追求是公民伦理赖以存在的基本社会背景。公民伦理要成为生活伦理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条件,这就是公民社会的生成与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B82-0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公民概念的内涵与公民教育的特征
(一) 公民的概念及其发展概略
(二) 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二、现代公民教育思潮及其伦理分析
(一) 公民教育思想的演变
(二) 现代公民教育思潮中不同流派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伦理背景
(三) 现代公民教育思潮中所蕴涵的伦理价值
三、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一) 中国历史上公民教育的缺失
(二) 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
(三)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伦理必然性
四、国外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 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二) 法国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三) 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五、当代公民教育的伦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 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 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伦理内容
(三)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对策研究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2827074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B82-0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公民概念的内涵与公民教育的特征
(一) 公民的概念及其发展概略
(二) 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二、现代公民教育思潮及其伦理分析
(一) 公民教育思想的演变
(二) 现代公民教育思潮中不同流派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伦理背景
(三) 现代公民教育思潮中所蕴涵的伦理价值
三、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一) 中国历史上公民教育的缺失
(二) 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
(三)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伦理必然性
四、国外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 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二) 法国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三) 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发展现状
五、当代公民教育的伦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 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 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伦理内容
(三)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对策研究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芦雷;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春;我国师生关系的契约论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红娟;社区资源在大学生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及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焦芳明;论公民教育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扬弃[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7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2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