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欧阳修的人生哲学

发布时间:2020-09-27 09:30
   欧阳修的人生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其人生哲学总的特征是实践“内圣外王”之道。但是,在北宋儒、道、释融合与归一这种学术背景的影响下,其人生哲学又表现出一些非儒学的倾向,其人生哲学具有儒道互渗的特点,表现为追求儒家的道德人生与道家的逍遥人生的统一,反映了其崇尚“中和”的思想个性和人生风貌。 欧阳修的人生哲学主要包括人生理想观、人生价值观、苦乐观、荣辱观、出处观、生死观六个方面,它是一种以人生理想观和人生价值观为基本内核、以苦乐观和荣辱观为外在表现、以出处观和生死观为必然结果的多维的人生哲学。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B82-092
【文章目录】:
绪言
一、欧阳修对“人”的概念界定及其基本认识
    (一) 欧阳修对人之生命的本质关注——“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二) 欧阳修对人之生命的理性关怀——“蕴为思虑,发为事业,著为文章”
    (三) 欧阳修对人之生命的情感关怀——曲尽人情,切于人事
二、人生理想观:“力学希仕宦”
    (一) 欧阳修人生理想的内圣层面: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
    (二) 欧阳修人生理想的外王层面:追求“王道”的理想政治
三、人生价值观:“壮年犹勇为,刺口论时政”“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
    (一) “壮年犹勇为,刺口论时政”的儒者气象
    (二)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的道家风范
四、苦乐观:“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一) 忧以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 乐以天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五、荣辱观:“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达不足贵,穷不足悲”
    (一)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重义轻利
    (二) 集体荣辱与个人荣辱的关系——公而忘私、以公灭私
    (三) 精神荣誉与物质利益的关系——“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心浩然”
六、出处观:“进不为喜,退不为惧”
    (一) 出处的涵义
    (二) “进不为喜,退不为惧”的出处观
    (三) 欧阳修出处观形成的原因
七、生死观:“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
    (一) 对佛道生死观的批判
    (二) 欧阳修对儒家传统“三不朽”的生死观的继承
    (三) “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的“新三不朽”说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治华;;试评欧阳修对梅尧臣及其诗的评价[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2 张文潜;浅论晏殊、欧阳修的词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钟尚钧;略谈欧阳修的散文[J];语文学刊;1990年02期

4 吴新宇;隆基;伯敏;;画荻学书[J];教师博览;1996年12期

5 萧世民;论欧阳修之贬滁州[J];吉安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6 魏怡勤;欧阳修与扬州大明寺[J];江苏地方志;2004年03期

7 任彦;;“怕”的境界[J];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03期

8 傅嘉明;;苏轼:想当然耳[J];阅读与写作;2010年07期

9 刘崇学;;重重似画 曲曲如屏——欧阳修西湖组词《采桑子》赏探[J];宝鸡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吴文治;韩集刍议二题[J];江汉论坛;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顺发;;瞿秋白倡导的人生哲学[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2 刘德清;;欧阳修与《范公神道碑》[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晓江;;论朱熹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陈光崇;;欧阳修对两《唐书》的论证[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5 郭鹏;;欧阳修以文为诗及其诗学思想析论[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黄慧英;;冯友兰《人生哲学》中“欲”与“好”的问题[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韩杰;;论欧阳修的“春秋学”[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8 王倩;;欧阳修对朱熹“《诗》教”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霞;;道家人生哲学的现实作用[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恩涛;欧阳修千年诞辰邮品发行[N];中国邮政报;2007年

2 徐冶敏;千年诞辰再掀名人争夺战[N];中国商报;2007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章原;欧阳修: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N];东方早报;2011年

4 江锡钰;含英咀华 探骊求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5 李公明;学习一种人生哲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胡廷发;欧阳修故里景观[N];光明日报;2003年

7 ;王蒙笑谈“人生哲学”[N];文学报;2003年

8 河北保定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新海;一个企业主管的人生哲学[N];市场报;2000年

9 陈卫平;仍在进行的重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梅晓名;欧阳修与范仲淹的忧乐观[N];鞍山日报 ;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世界与生命情境[D];复旦大学;2010年

2 欧阳明亮;欧阳修词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曾建林;欧阳修经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刘yN;苏轼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何婵娟;以嘉yP为中心的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金传道;北宋书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葛付柳;北宋新喻刘氏家族及其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红卫;欧阳修的文艺观[D];新疆大学;2005年

2 彭传华;论欧阳修的人生哲学[D];南昌大学;2005年

3 方南波;《庐陵学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杜丽萍;韩愈欧阳修碑志文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廉红红;欧阳修山水文学作品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6 杨军;欧阳修与北宋书法[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骁飞;宋代疑古第一人—欧阳修的疑古思想及辨伪成果[D];河南大学;2007年

8 倪德茂;欧阳修王道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杜娟;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君华;欧阳修《诗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7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27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