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盘山语录》的道德修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2:02
   《盘山语录》是根据全真道盘山派创始人王志谨授徒答问的记录编辑而成的作品,它的语句活泼,思想圆通,其中所蕴涵的心性道德修养思想可谓是中国道教修养论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 《盘山语录》心性道德修养论的提出是出于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使主体的道德追求与具体的真践实履相一致。这一修养论在以传统道家清静理论为宗的同时,兼融禅宗心性本净之说,故颇具道禅混融特色。它将“道法自然”作为立足点,使心性道融通为一体,认为修心即为炼性亦是合道。在宇宙本原“道”的统摄之下,王志谨更是将真性本心的纯真与至善的境界追求上升到天人合一命题下的中和之境。透过对“真”“善”“和”的境界追求体现道德修养理论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内修与外行相融通,内外兼顾、功行双全的“泯邪存正”“切己反省”“境上炼心、”的道德修养方法,以图达到天道与人道相合的和谐之境。 《盘山语录》的道德修养论是将对形而上的“道”的追求落实在形而下的各个层面,以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对于今天个体道德品德的培育和道德境界的升华以及社会和谐局面的营造均具有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B8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
        1.2.1 王志谨及其《盘山语录》介绍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思路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盘山语录》道德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
    2.1 人性论
    2.2 心性论
        2.2.1 心体虚空
        2.2.2 心性静定
第三章 《盘山语录》的伦理道德要求
    3.1 谦虚谨慎 度让为先
    3.2 于物无私 慈善宽厚
    3.3 勤勉修德 求真务实
第四章 《盘山语录》的道德修养方法
    4.1 泯邪存正
    4.2 切己反省
    4.3 境上炼心
第五章 《盘山语录》的道德修养境界
    5.1 “真”的境界
    5.2 “善”的境界
    5.3 “和”的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虹;;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万勇华;;庄子人性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3 廖小平;人性论、伦理学、认识论的三位一体──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刍论(Ⅱ)[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4 谢明慧;谈传统修养论中关于强化个人道德修养的现代借鉴[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丁常云;;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道教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与追求[J];中国道教;2006年03期

6 范恩君;;三名同心 太和万物——道教和谐思想初探[J];中国道教;2006年06期

7 林其锬;;中国道教与和谐世界[J];中国道教;2007年05期

8 吕锡琛;;论道学对人格培养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9 李啸,唐健;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1998年01期

10 吴庆松,陈娉美;老子道家哲学中的人性论思想[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827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27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