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的伦理省思及理性抉择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B82-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的弊端与伦理省思
(一) 、 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的弊端
(二) 、 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的成因
(三) 、 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面临的冲突与挑战
二、 超越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的伦理选择
(一) 、 超越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的伦理模式
(二) 、 建构现代消费伦理的理论前提
(三) 、 探寻现代消费伦理的应有向度
三、 适度消费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对策
(一) 、 适度消费伦理的基本原则
(二) 、 引导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对策机制
参考书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岭;本土情境与全球话语:一个中西方二元对立的预设?[J];艺术·生活;2005年03期
2 郝斌;;复制现代[J];建筑知识;2011年09期
3 张薏;;“薏”想天开——一个国家志愿者的赴美执教经历[J];山东教育;2011年Z1期
4 卿青;;ABT只此一家[J];舞蹈;2010年01期
5 李开复;;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J];读者(原创版);2008年04期
6 狄巨宽;周云哲;王巨;于红艳;孙泓洁;王鸽;苏璇;代戋戋;苗卫钟;缪济临;解彦军;;百年别墅:凝固的音符[J];河北画报;2011年06期
7 王蒙;;鸠山由纪夫,“忍者”的“友爱”新政[J];黄金时代;2009年11期
8 李望舒;;落后清朝的先进金融管理[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年08期
9 郝巍东;;动画创作中的文化纠结[J];文艺研究;2011年09期
10 茹莹;;试析美国对俄国革命的反应(1905—1920)[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在新;;故宫的后现代消费文化和城市空间文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沈晋明;;用客观指标对人体舒适性的研究[A];上海制冷学会一九八九年年会论文集[C];1989年
3 楚树龙;林芯竹;;美国和中国:力量、观念和战略[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龚金龙;;对烟草业美国式诉讼之回顾与简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左大培;;全球化的倒退与“帝国主义国家利己主义”[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6 刘巽浩;;讨论:什么是保护性耕作[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7 廖晓义;;绿色生活 适度消费[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周文贵;蒋涌;;论“后冷战”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异化与中国的对策[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吴建斌;;独立董事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研究——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10 沈红芳;李小青;;牵动菲律宾政治神经的修宪与反修宪运动探析[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天白;美国式自由的典型注解[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王囡囡;探源美国式慈善[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余瀛波 实习生 韩晓萌;回归人性的美国式“城管”[N];法制日报;2010年
4 张国庆;阿桑奇:考验美国式民主[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陈坤;警惕美国式赖账违约方式[N];法制日报;2011年
6 阎岳;美国式注资遭遇“前有狼后有虎”[N];证券日报;2011年
7 曾言;“美国式离婚”:谁都快乐[N];中国社会报;2005年
8 彭春来;美国式刺激经济计划的三点启示[N];证券日报;2010年
9 财经媒体评论员 和静钧;美国式“协商民主”受挫[N];中国经营报;2011年
10 贺涛;美国式招标下的机构博弈[N];中国证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白艳萍;中国债券拍卖市场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国怀林;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发展阶段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治忠;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的伦理省思及理性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厚香;后现代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娟;迈克·费瑟斯通后现代消费文化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周永yN;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拉美政策[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7年
5 李学林;论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管理模式[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宝琴;“美国式”个人信用制度及其特点[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朋;论20世纪以来美国的民主输出[D];山东大学;2007年
8 童文杰;视听新媒体与文化消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余妮;二战与美国国家战略目标[D];武汉大学;2005年
10 侯阿妮;西方语境下女权主义关于身体的理论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9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2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