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茅以升的工程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4:48
   根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茅以升的工程思想研究”相关内容,立足于有关这位“中国近代桥梁之父”的已有研究成果,尝试对他的工程伦理思想进行系统阐述,分析茅以升的工程爱国思想、工程“以人为本”思想和工程责任伦理思想。运用文献分析与杭州钱塘江大桥个案研究相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比较,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研究方法,分析茅以升工程伦理思想,结合当今中国工程领域的现实问题,挖掘茅以升工程伦理思想对于构建我国当代工程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并弘扬茅以升的工程伦理思想,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以人为本”的工程发展观并增强工程师应有的工程责任伦理意识,为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社会责任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伦理思想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具体来说,茅以升的工程伦理思想以工程爱国思想为根基,这是为改造腐败、落后被列强侵略的旧中国所赋予他的强大动力。“以人为本”思想是茅以升工程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他处理工程活动中各种复杂关系的最基本的伦理原则。而以“工程爱国思想”为根基,“以人为本”思想为核心的茅以升工程责任伦理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工程社会责任伦理、工程自然责任伦理和工程职业责任伦理。 研究和阐述茅以升的工程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树立工程师科学的工程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工程师“以人为本”的工程发展观;有利于培养工程师高度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伦理观;有利于完善技术人员评估机制。
【学位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B82-05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工程伦理思想的根基——工程爱国思想
    第一节 工程救国思想的形成:关注国家命运
    第二节 工程报国思想的壮举:维护国家利益
    第三节 工程兴国思想的发展:推进国家富强
第三章 工程伦理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
    第一节 工程目标决策:满足人们的迫切需求
    第二节 工程项目设计:与人共融、与经济共生
    第三节 工程组织施工:“以人为本”的项目管理
    第四节 工程运行使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章 工程伦理思想的精髓——工程责任伦理
    第一节 工程社会责任伦理思想
    第二节 工程自然责任伦理思想
    第三节 工程职业责任伦理思想
第五章 茅以升工程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 有利于树立工程师科学的工程价值观
    第二节 有利于培养工程师“以人为本”的工程发展观
    第三节 有利于培养工程师高度的责任意识
    第四节 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伦理观
    第五节 有利于完善技术人员的评估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文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作者也读过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先圣;胡岩;;工程伦理准则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汤剑波;杨通进;;崛起与建构——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现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3 王健;;工程活动中的伦理责任及其实现机制[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4 周礼文,龙则霖;论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徐少锦;建筑工程伦理初探[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7 朱海林;;技术伦理、利益伦理与责任伦理——工程伦理的三个基本维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6期

8 张化本;;中国桥魂——茅以升[J];民主与科学;2006年06期

9 张长元;领导者应有生态伦理责任[J];生态经济;2002年02期

10 陈淑媛;;中国精品档案解析之十五 中华桥魂——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档案[J];山西档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世新;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日;茅以升的工程管理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8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48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