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基督教对芭蕉箐苗族村落的经济伦理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2:13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对芭蕉箐苗族村落的经济伦理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强势介入的外来文化,基督教在边远山区的传播与植根都有其自身的条件、途径、特点及影响。对于云南省富民县芭蕉箐苗族村落的大花苗来说,基督教不仅是一种精神依托,更是一种行为向导。在不断的传入、接受与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对生活在芭蕉箐地区人民的宗教观、财富观、职业观、生死观和家庭观都有着深远影响,这一切尤其体现在对村民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伦理的影响上。基督教对芭蕉箐地区的经济伦理影响主要有三:一是对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包括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对收入的理性预测;二是对经济生活方式及态度的影响,表现在对精神生活的高度重视以及其自身优越感与自卑感相互交错所带来的过度消费行为;三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涉及宗教信仰与公共交往的密切度以及人际关系由差序向平等的过渡。其中,芭蕉箐基督教出现的教会分离是不可忽视的现象,它关系着芭蕉箐苗族村的经济发展、宗教教派的一致性、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集体行为的规范。由此可见,在当下语境中,基督教之于芭蕉箐,不再是一个外来的“闯入者”,而是其社会文化机制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对村落的整体存在及其发展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基督教 苗族 经济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
  • 第一章 云南省富民县芭蕉箐苗族村概况7-23
  • 第一节 芭蕉箐村的地理概况7-9
  • 第二节 芭蕉箐村的生计情况9-13
  • 一、种植业9-10
  • 二、养殖业10-11
  • 三、狩猎采集11-12
  • 四、外出打工12-13
  • 第三节 芭蕉箐村的消费情况13-16
  • 一、日常生活消费13-14
  • 二、仪式消费14-15
  • 三、新型消费15-16
  • 第四节 基督教新教的发展16-23
  • 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18-19
  • 二、基督教传入苗族地区19-20
  • 三、基督教传入芭蕉箐地区20-22
  • 四、芭蕉箐基督教的现状22-23
  • 第二章 宗教对芭蕉箐村经济伦理的影响23-37
  • 第一节 芭蕉箐村民的宗教观24-29
  • 一、对奉献及圣餐的理解24
  • 二、芭蕉箐基督教乱象的原因分析24-26
  • 三、教派分裂对于经济伦理的影响26-27
  • 四、宗教的选择27-29
  • 第二节、芭蕉箐村民的财富观29-37
  • 一、财富的获得29-30
  • 二、财富的消费30-32
  • 三、芭蕉箐村民的职业观32-33
  • 四、芭蕉箐村民的生死观33-34
  • 五、芭蕉箐村民的家庭观34-37
  • (一)、家庭的界定34-35
  • (二)、对祖先的认同35-37
  • 第三章 芭蕉箐地区宗教、经济关系的经济伦理分析37-43
  • 第一节 宗教对其经济思维方式影响的分析37-38
  • 一、自我意识的萌芽37-38
  • 二、村民收入的理性预测38
  • 第二节 宗教对其经济生活方式及态度影响的分析38-40
  • 一、精神生活的突出地位38-39
  • 二、优越感与自卑感导致的过度消费39-40
  • 第三节 宗教对其人际关系影响的分析40-43
  • 一、宗教信仰与公共交往的密切度40-41
  • 二、人际关系由差序向平等的过渡41-43
  • 结语43-44
  • 附录44-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毅;;“仁”、“义”、“礼”的日常实践:“关系”、“人情”与“面子”——从“差序格局”看儒家“大传统”在日常“小传统”中的现实定位[J];开放时代;2007年04期

2 翟学伟;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J];社会学研究;1993年04期

3 蒋颖荣;;族际伦理:民族关系研究的伦理学视野[J];思想战线;2010年03期

4 郑宇;王昊英;;芭蕉箐苗族村民车辆消费生成机制的人类学阐释[J];思想战线;2013年03期

5 蒋颖荣;;民族志:民族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J];哲学研究;2011年09期

6 黄云明,高颖;论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对文化的不同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基督教对芭蕉箐苗族村落的经济伦理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0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