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孔子“正名”思想的角色伦理探析

发布时间:2021-05-20 21:38
  孔子作为先秦儒家的创始人,他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社会人伦关系为基础,构成一个具有内在秩序的整体性存在,以“伦常社会”奠定了人类伦理基础。从角色伦理学的视角来解读孔子的“正名”思想,有见于其关于个体在社会整体中的角色伦理定位、伦理期待、以及道德责任的制约与规定,构建名正言顺、和谐有序的有道社会。本文研究的归宿在于构建和谐社会,回应时代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思想;十八大报告继续强调“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本文的研究对于现代角色实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对于和谐社会“共建共享”以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会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孔子“正名”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出发,从伦理学与社会学交叉视角,探析孔子“正名”思想的角色伦理内涵,明确孔子“正名”思想的角色伦理功能,探究孔子“正名”思想的角色伦理方法,客观对“正名”中角色伦理思想做出评价,正视“正名”中角色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探讨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思想的当代社会价值以及对社会治理的启示...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本文创新与不足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提出及其依据
        1.孔子“正名”思想的释义及提出依据
        2.孔子“正名”思想的源流考辨
    (二)孔子“正名”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1.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
        2.名不副实的社会状况
        3.伦理纲常秩序的失范
    (三)孔子“正名”思想的内涵
        1.“正名”思想的基础——礼
        2.“正名”思想的核心——仁
        3.“正名”思想的目标——和
    (四)孔子“正名”思想的实质
        1.以“名”定责
        2.道德应当的价值导向
        3.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二、孔子“正名”思想的角色伦理蕴涵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角色伦理内涵
        1.主体的权责角色伦理定位
        2.角色伦理期待的价值导向
        3.权责对等的角色伦理原则
        4.名实相符的角色伦理目标
    (二)孔子“正名”思想的角色伦理功能
        1.明确道德主体性功能
        2.体现道德导向性功能
        3.发挥道德调整社会秩序功能
    (三)孔子“正名”思想的角色伦理方法
        1.用以名定责的方法确证角色伦理责任
        2.用角色本分调控角色道德行为
        3.用礼法制度保障角色伦理责任的实现
三、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思想的评价
    (一)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1.“名分论”具有强调身份地位和等级秩序的成分
        2.“名责论”具有强调角色责任忽视角色权利的倾向
        3.“正名”方法具有注重礼仪忽视法治的倾向
    (二)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的积极意义
        1.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蕴涵着权责的对等统一性
        2.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蕴涵着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性
        3.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蕴涵着角色自主与自觉性
        4.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蕴涵着自由与责任的统一
四、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启示
    (一)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的现代价值
        1.正名使人更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与社会责任
        2.正名使人树立正确的名实观
        3.正名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
    (二)孔子“正名”中角色伦理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1.对现代角色权利义务公平对等的启示
        2.对现代以名定责、循名责实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孔子“正名”新考[J]. 曹峰.  文史哲. 2009(02)



本文编号:3198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98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