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元伦理学对休谟问题的解答
发布时间:2021-06-25 17:40
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源于休谟在《人性论》这本书中提出的“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史称“休谟问题”。休谟明确区分了事实与价值,认为“是”与“应该”之间是没有逻辑论证可以连通的,用“是”作为连系词的语句所表达的是一个事实,它有真伪之分,而用“应该”作为连系词的语句所表达的是一个价值,它有善恶之分。前者是知识,通过理性来发现和辨别,后者则是情感,通过趣味来激发和创造,因此,从表述事实的语句中推不出表述价值的语句,即从“是”推不出“应该”。1903年,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元伦理学的诞生,而元伦理学中最核心的争论莫过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随着元伦理学的产生,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也成为逐渐彰明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以摩尔为代表的直觉主义者,以斯蒂文森为代表的情感主义者以及以黑尔为代表的规定主义者都试图表明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他们的理论也使得休谟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摩尔通过提出“善”是不可定义的、“自然主义谬误”以及未决问题论证法深化了休谟问题的影响,在事实判断能否推出价值判断的问题上,摩尔认为应当诉诸于直觉。事实世界与价值王国在摩尔看来是两个根本不同...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休谟问题概述
第一节 休谟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休谟对此问题的解答
第三节 对休谟问题的不同理解
第二章 元伦理学对休谟问题的解答
第一节 摩尔——事实世界与价值王国是两个独自存在的不同世界
一、"善"是不可定义的
二、自然主义谬误
三、未决问题论证法
第二节 斯蒂文森——价值判断不能还原为事实判断
一、伦理分歧的性质——信念分歧与态度分歧
二、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描述意义和情感意义;描述功能和能动功能
三、劝导的二元方法——理性方法与非理性方法
第三节 黑尔——弥合事实与价值的鸿沟
一、价值词既有描述意义又有评价意义
二、价值判断具有规定性
三、价值判断具有可普遍化性
第三章 解决休谟问题的意义及出路
第一节 探讨休谟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 杜威——颠覆了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划分
一、对存在论意义上的事实世界与价值王国的二元划分教条的颠覆
二、对认识论意义上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划分教条的颠覆
三、对"价值判断是主观的"这一信念的批判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尔元伦理学对事实与价值的弥合[J]. 林五星. 贵州社会科学. 2007(03)
[2]哲学的价值论转向[J]. 冯平. 哲学动态. 2002(10)
[3]试论摩尔的“善是不可定义的”[J]. 侯忠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4]重建价值哲学[J]. 冯平. 哲学研究. 2002(05)
[5]道德与语言[J]. 杨国荣. 学术月刊. 2001(02)
[6]休谟问题及其意义[J]. 孙伟平. 哲学研究. 1997(08)
[7]黑尔的“规定主义”价值论[J]. 江畅. 人文杂志. 1990(02)
本文编号:3249646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休谟问题概述
第一节 休谟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休谟对此问题的解答
第三节 对休谟问题的不同理解
第二章 元伦理学对休谟问题的解答
第一节 摩尔——事实世界与价值王国是两个独自存在的不同世界
一、"善"是不可定义的
二、自然主义谬误
三、未决问题论证法
第二节 斯蒂文森——价值判断不能还原为事实判断
一、伦理分歧的性质——信念分歧与态度分歧
二、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描述意义和情感意义;描述功能和能动功能
三、劝导的二元方法——理性方法与非理性方法
第三节 黑尔——弥合事实与价值的鸿沟
一、价值词既有描述意义又有评价意义
二、价值判断具有规定性
三、价值判断具有可普遍化性
第三章 解决休谟问题的意义及出路
第一节 探讨休谟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 杜威——颠覆了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划分
一、对存在论意义上的事实世界与价值王国的二元划分教条的颠覆
二、对认识论意义上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划分教条的颠覆
三、对"价值判断是主观的"这一信念的批判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尔元伦理学对事实与价值的弥合[J]. 林五星. 贵州社会科学. 2007(03)
[2]哲学的价值论转向[J]. 冯平. 哲学动态. 2002(10)
[3]试论摩尔的“善是不可定义的”[J]. 侯忠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4]重建价值哲学[J]. 冯平. 哲学研究. 2002(05)
[5]道德与语言[J]. 杨国荣. 学术月刊. 2001(02)
[6]休谟问题及其意义[J]. 孙伟平. 哲学研究. 1997(08)
[7]黑尔的“规定主义”价值论[J]. 江畅. 人文杂志. 1990(02)
本文编号:3249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24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