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幸福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06:43
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作为研究的主题,既有学理上的因素,亚里士多德乃“伦理学之父”,更是出于对现实的关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伦理学界兴起了一场复兴德性伦理的运动,主要是针对现代规则伦理的缺失及其生活世界的道德危机。当代德性伦理论者大都从亚里士多德那里汲取养分,因为亚里士多德作为德性伦理的经典阐述者,揭示了“德性”概念的深层涵义,最有助于抓住规则伦理学之要害。本文力图恢复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本来面目。在介绍了古希腊城邦社会生活和文化精神的特质,从而说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诞生的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及其与前人之间的可能联系之后,本文分别从宗旨、实质、核心上阐述了亚氏的幸福论、理性观和中道思想,以及他的公正德性和友爱德性。亚氏的德性论坚持目的论的思路,他是为了幸福而探讨德性的。但他的幸福目的论是内在的、过程中的目的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与幸福从未分开过。幸福不是财富、荣誉之类的外在善,这些东西都不是取决于幸福的主体自身。人所以能获得幸福,乃是因为人在活动中表现了属人的功能。人是什么?亚氏从生物学功能论的角度,把人定义为“理性动物”理性功能的发挥就是人的德性表现,因此,理性是德性的...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在规则伦理的背景下追寻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
一、规则伦理对幸福与道德的误读
二、追寻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
三、本文思路
第一章 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诞生地
第一节 希腊城邦的生活特质与理性精神
一、希腊城邦的一般特征:血缘共同体
二、城邦社会生活的特质:民主政治及其它公共活动
三 希腊人的精神:理性与德性
第二节 前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一、英雄时代的德性
二、自然哲学家及智者的道德思考
三、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论
四、柏拉图的正义论
第二章 幸福: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宗旨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路
一、目的论在古希腊
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三、亚氏幸福目的论的特征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诠释
一、古希腊学者对幸福的探讨
二、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诠释
第三节 思辨是最大的幸福
一、为何思辨是最大的幸福
二、思辨与闲暇
三、两种幸福的关系
第三章 理性: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实质
第一节 理性与德性
一、古希腊的理性概念
二、“人是理性动物”的提出
三、理性乃德性的实质
第二节 理智德性
一、理智德性:“伦理德性的导航者”
二、理智德性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实践智慧
一、“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的区分
二、实践智慧的内涵
三、实践智慧与伦理德性的关系
第四章 中道: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核心
第一节 中道的基本含义
一、中道释义
二、中道的确定与实践智慧
三、中道的特征
第二节 中道与选择及责任
一 中道与选择
二、选择与责任
第三节 中道的实现途径及中道的意义
一、中道的实现途径
二、亚里士多德中道理论的意义
第五章 公正:伦理德性的总汇
第一节 公正德性在古希腊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论公正德性
一、公正分类
二、公正作为个人的德性品质
三 作为公民德性的普遍公正
四、部分公正
第三节 政治公正
一、“城邦以公正为原则”
二、公正即法治
三、法治的前提是法律的权威和良法治理
四、法律的公正与自然的公正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公正论的启示
第六章 友爱:德性幸福的必要部分
第一节 友爱论在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论中的地位
一、友爱德性是幸福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友爱是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向政治学过度的桥梁
三、友爱高于公正
第二节 友爱疏义
一、友爱在希腊文中的意义
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
第三节 友爱的基本类型与德性之交的本质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特征和意义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特征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追寻美德的统一——古希腊德性统一性问题[J]. 汤剑波. 伦理学研究. 2006(04)
[2]公正作为德性——亚里士多德公正德性探析[J]. 黄显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2)
[3]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思想述评[J]. 陈真. 江海学刊. 2005(06)
[4]德性伦理:人类的自我关怀[J]. 李兰芬,王国银. 哲学动态. 2005(12)
[5]美德伦理学和道德建设[J]. 陈真.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6)
[6]西方伦理学概念溯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概念的实存论阐释[J]. 邓安庆.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4)
[7]从自由的视角看公平[J]. 何良安,傅鹤鸣. 怀化学院学报. 2005(03)
[8]实践智慧:是什么与为什么——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概念的阐释[J]. 徐长福. 哲学动态. 2005(04)
[9]德性论与儒家伦理[J]. 东方朔. 天津社会科学. 2004(05)
[10]道德衰败的反思与德性的重构——麦金太尔反自由主义思想剖析[J]. 张俊峰. 学术论坛. 2004(04)
本文编号:3347276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在规则伦理的背景下追寻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
一、规则伦理对幸福与道德的误读
二、追寻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
三、本文思路
第一章 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诞生地
第一节 希腊城邦的生活特质与理性精神
一、希腊城邦的一般特征:血缘共同体
二、城邦社会生活的特质:民主政治及其它公共活动
三 希腊人的精神:理性与德性
第二节 前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一、英雄时代的德性
二、自然哲学家及智者的道德思考
三、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论
四、柏拉图的正义论
第二章 幸福: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宗旨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路
一、目的论在古希腊
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三、亚氏幸福目的论的特征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诠释
一、古希腊学者对幸福的探讨
二、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诠释
第三节 思辨是最大的幸福
一、为何思辨是最大的幸福
二、思辨与闲暇
三、两种幸福的关系
第三章 理性: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实质
第一节 理性与德性
一、古希腊的理性概念
二、“人是理性动物”的提出
三、理性乃德性的实质
第二节 理智德性
一、理智德性:“伦理德性的导航者”
二、理智德性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实践智慧
一、“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的区分
二、实践智慧的内涵
三、实践智慧与伦理德性的关系
第四章 中道: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核心
第一节 中道的基本含义
一、中道释义
二、中道的确定与实践智慧
三、中道的特征
第二节 中道与选择及责任
一 中道与选择
二、选择与责任
第三节 中道的实现途径及中道的意义
一、中道的实现途径
二、亚里士多德中道理论的意义
第五章 公正:伦理德性的总汇
第一节 公正德性在古希腊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论公正德性
一、公正分类
二、公正作为个人的德性品质
三 作为公民德性的普遍公正
四、部分公正
第三节 政治公正
一、“城邦以公正为原则”
二、公正即法治
三、法治的前提是法律的权威和良法治理
四、法律的公正与自然的公正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公正论的启示
第六章 友爱:德性幸福的必要部分
第一节 友爱论在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论中的地位
一、友爱德性是幸福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友爱是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向政治学过度的桥梁
三、友爱高于公正
第二节 友爱疏义
一、友爱在希腊文中的意义
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
第三节 友爱的基本类型与德性之交的本质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的特征和意义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特征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追寻美德的统一——古希腊德性统一性问题[J]. 汤剑波. 伦理学研究. 2006(04)
[2]公正作为德性——亚里士多德公正德性探析[J]. 黄显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2)
[3]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思想述评[J]. 陈真. 江海学刊. 2005(06)
[4]德性伦理:人类的自我关怀[J]. 李兰芬,王国银. 哲学动态. 2005(12)
[5]美德伦理学和道德建设[J]. 陈真.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6)
[6]西方伦理学概念溯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概念的实存论阐释[J]. 邓安庆.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4)
[7]从自由的视角看公平[J]. 何良安,傅鹤鸣. 怀化学院学报. 2005(03)
[8]实践智慧:是什么与为什么——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概念的阐释[J]. 徐长福. 哲学动态. 2005(04)
[9]德性论与儒家伦理[J]. 东方朔. 天津社会科学. 2004(05)
[10]道德衰败的反思与德性的重构——麦金太尔反自由主义思想剖析[J]. 张俊峰. 学术论坛. 2004(04)
本文编号:3347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4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