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新时代公共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1-10-14 07:10
在我国传统社会,儒家"五伦"规范作为一种成熟而稳固的价值系统和道德制度安排,曾恒久地发挥着调节、规范和约束等职能。基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诉求,以及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不断扩展的需要,台湾学者提出以"第六伦"作为传统"五伦"的必要补充和现代延伸,为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公共生活领域形成了一条"公德→社会公德→公共文明"的清晰的发展脉络。新时代的公共文明建设,既要重视在公民长久的职业生涯中涵养公德心和公共意识,又要强化在一般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志愿者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养成关爱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良好道德习惯。唯有把私德建设有机融入公德和公共文明建设中,才能顺利实现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22(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私德公德对“五伦”的超越与提升
二、公德私德的过渡性与“第六伦”的提出
三、“公德心”与新时代公共文明建设
本文编号:3435685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22(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私德公德对“五伦”的超越与提升
二、公德私德的过渡性与“第六伦”的提出
三、“公德心”与新时代公共文明建设
本文编号:3435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3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