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14:0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自诞生起就离不开改造自然的实践。我国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虽然迅速发展了我国的物质水平、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恶劣的生态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矛盾空前激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中,然中国目前严峻的生态危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自身实践活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在人类文明转型的大背景中反思、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寻觅环境保护的支撑点,构建中国特色生态伦理是当今社会必须做出的抉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为依据,探讨马恩的自然观资源,分析其内在的生态伦理意蕴,从而为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的推进寻找对策。按照这一思路,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态伦理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提供了正确的自然观导向。生态伦理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扩展延伸至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存在物中,它认为不仅仅是人类,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拥有其存在的价值和规律,更要求人们在日常行为举止中正确对待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接着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把握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它从认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深刻剖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解决途径;最后阐述了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这些生态伦理思想为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视角。第二部分总结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伦理建设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主要发展路径是:以环境保护为导向——以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生态伦理建设。我国生态伦理建设不断发展深入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首先我国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矛盾加剧,生态问题频发;其次我国环境保护法制欠缺,构建生态伦理失衡;最后,公众生态伦理精神缺失,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盛行。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有失衡之处,需针对问题有所改进,从而更好地推进生态伦理建设。第三部分根据我国生态伦理建设的现状来分析我国生态伦理的特色所在。我国生态伦理建设不同于西方,它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首先,我国生态伦理建设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这些生态伦理观念为我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拯救现代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其次,我国生态伦理建设是我国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期的全新任务,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的现状令人堪忧,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也呼唤着生态伦理的建构;再次,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动力;最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具备了全民建设的自信心和使命感。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生态伦理建设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生态伦理的路径,走西方道路,而是应该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的建设。第四部分阐述了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生态伦理的建设: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培养生态心理,完善人的心理建构;健全生态伦理政策和法律体系、完善生态评价机制;构建适度消费、资源节约的生活方式。通过生态理念的树立、生态心理的培育、生态伦理制度的完善和生态生活方式的建立四个方面来推进中国特色生态伦理的建设,最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国生态伦理 特色 建设 推进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8;X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前言10-17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生态伦理观底蕴17-29
-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17-21
-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含义17
-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7-21
-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21-29
- (一) 生态伦理的含义21-22
-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22-29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的成就和问题29-40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的成就29-36
- (一) 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生态伦理建设的主要内容29-30
- (二) 以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生态伦理建设的主要内容30-32
-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生态伦理建设的主要内容32-34
- (四)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生态伦理建设的主要内容34-36
- 二、当代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的问题36-40
- (一) 人与自然矛盾依旧激烈,生态问题频发36-37
- (二) 环境保护法制仍然不足,生态伦理建设失衡37-38
- (三) 公众生态伦理精神缺失,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盛行38-40
- 第三章 我国生态伦理建设的特色所在40-50
- 一、中国的生态伦理建设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40-43
- (一) 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40-41
- (二) 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41-42
- (三) 佛教“众生平等”的生态伦理观42-43
- 二、我国生态伦理建设是我国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期的全新任务43-47
- (一) 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的现状令人堪忧44-46
- (二)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呼唤着生态伦理的建构46-47
- 三、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强大条件和动力47-48
- 四、我国生态伦理建设已具备全民建设的自信心和使命感48-50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推进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的途径50-61
- 一、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50-53
- 二、培养生态心理,完善人的心理建构53-55
- 三、健全生态伦理政策和法律体系、完善生态评价机制55-58
- 四、构建适度消费、资源节约的生活方式58-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6年10期
2 陈璇;;习近平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白龙;[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章燕妮;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及其实现路径[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陈玉萍;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D];山西大学;2007年
3 丛福彪;试述和谐社会视野下生态伦理观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