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学的伦理学何以可能——康德的纯粹实践哲学及其使命
发布时间:2021-11-12 08:25
康德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和自然科学具有同等地位的道德科学。纯粹实践哲学的使命即是将这门科学建立在纯粹的理性基础之上,使之成为可能。道德法则是理性不受感性所决定的因果性,即自由的因果性,它和自然因果性一样都源自于人的理性自发性。义务行为指向目的,但后者不是行为的内在要素,因而不是纯粹实践哲学的研究对象,更不是道德科学的基础。完整的义务行为内在地包含着诸多经验性内容,但后者也不是纯粹实践哲学的研究对象,而只是行为在认识论上的根据。
【文章来源】:伦理学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康德对科学概念的划分通过揭示伦理学的理性科学本质
而是一门基于客观的、严格的理性法则的科学。问题在于,康德只是提出了一种道德科学的主张,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一种空想。因此,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道德科学何以可能?二、道德科学的哲学奠基作为一门科学的伦理学何以可能?回答这个问题是《奠基》中纯粹实践哲学的使命:作为“预科”(Prop覿deutik)奠定一般的道德法则、确定对人而言的定言命令公式;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建立“道德科学体系”,即《道德形而上学》中完整的义务体系。这个关系如图2所示:既然道德科学的根据在于道德法则,那么其可能性问题可以还原为两个哲学问题:第一,理性法则如何规定具体的义务?第二,道德法则又以什么为根据?换句话说,道德法则何以可能?让我们顺着《奠基》的思路回答第一个问题。康德认为,道德法则通过检验行为的主观原则———准则而确定这个行为是否是一种义务:理性法则独立于种种特殊的经验性欲望而只来自于普遍的理性,所以它不包含任何其他的内容而只有法则的普遍性,因此它通过检验行为准则的普遍性而确定一种行为是义务[1](P420-421)。当然,这种“抽象法则”不仅对当代人,甚至对康德同时代的人来说都过于陌生。他预见到了这一点,于是使用了一个即便是现代自然科学也能接受的概念来类比它: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可以类比为自然法则的普遍性,而符合道德法则的准则可以类比为普遍的自然因果律。通过这个类比,纯粹的道德法则可以变得“更接近直观”[1](P436):在理想的自然科学状态下,任何作为原因的作用力都会按力学定律产生反作用力作为结果;同样,在理想的道德科学状态下,任何理性存在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善恶是分明的吗?——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严格主义”和“折中主义”[J]. 袁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2]法则与自由:康德定言命令公式的规范性阐释[J]. 卞绍斌. 学术月刊. 2018(03)
[3]罗尔斯原初状态的康德式诠释[J]. 李科政. 道德与文明. 2018(01)
[4]人何以是自由的?——评克勒梅教授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一种系统注释》[J]. 刘作.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02)
[5]约束性、反思和自由——康德伦理学的进路[J]. 孙小玲. 哲学动态. 2017(10)
[6]Sitten和Moral的含义及其演变——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J]. 张东辉. 哲学研究. 2016(03)
本文编号:3490532
【文章来源】:伦理学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康德对科学概念的划分通过揭示伦理学的理性科学本质
而是一门基于客观的、严格的理性法则的科学。问题在于,康德只是提出了一种道德科学的主张,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一种空想。因此,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道德科学何以可能?二、道德科学的哲学奠基作为一门科学的伦理学何以可能?回答这个问题是《奠基》中纯粹实践哲学的使命:作为“预科”(Prop覿deutik)奠定一般的道德法则、确定对人而言的定言命令公式;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建立“道德科学体系”,即《道德形而上学》中完整的义务体系。这个关系如图2所示:既然道德科学的根据在于道德法则,那么其可能性问题可以还原为两个哲学问题:第一,理性法则如何规定具体的义务?第二,道德法则又以什么为根据?换句话说,道德法则何以可能?让我们顺着《奠基》的思路回答第一个问题。康德认为,道德法则通过检验行为的主观原则———准则而确定这个行为是否是一种义务:理性法则独立于种种特殊的经验性欲望而只来自于普遍的理性,所以它不包含任何其他的内容而只有法则的普遍性,因此它通过检验行为准则的普遍性而确定一种行为是义务[1](P420-421)。当然,这种“抽象法则”不仅对当代人,甚至对康德同时代的人来说都过于陌生。他预见到了这一点,于是使用了一个即便是现代自然科学也能接受的概念来类比它: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可以类比为自然法则的普遍性,而符合道德法则的准则可以类比为普遍的自然因果律。通过这个类比,纯粹的道德法则可以变得“更接近直观”[1](P436):在理想的自然科学状态下,任何作为原因的作用力都会按力学定律产生反作用力作为结果;同样,在理想的道德科学状态下,任何理性存在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善恶是分明的吗?——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严格主义”和“折中主义”[J]. 袁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2]法则与自由:康德定言命令公式的规范性阐释[J]. 卞绍斌. 学术月刊. 2018(03)
[3]罗尔斯原初状态的康德式诠释[J]. 李科政. 道德与文明. 2018(01)
[4]人何以是自由的?——评克勒梅教授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一种系统注释》[J]. 刘作.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02)
[5]约束性、反思和自由——康德伦理学的进路[J]. 孙小玲. 哲学动态. 2017(10)
[6]Sitten和Moral的含义及其演变——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J]. 张东辉. 哲学研究. 2016(03)
本文编号:3490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905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