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孝德危机与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23:45
中国传统社会,孝德作为整个伦理体系的核心与诸德之首,曾对中国民众的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维系了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中国当代社会,孝德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道德,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家庭的和乐及社会的安宁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孝德失范行为频频发生,孝德伦理面临严峻的危机。重构中华孝德对于解决孝德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辩证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系统论述了孝德的内涵和价值、历史嬗变、当代危机,进而探讨了当代社会新的孝德标准,并尝试着为重构孝德建言献策。本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孝德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本部分首先对孝德的内涵进行界定,从其“善事父母”的核心含义出发,归纳孝德的基本内容。其次探讨了孝德在当代的社会价值、家庭价值和个人价值,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孝德的历史嬗变。本部分较系统地回顾了孝德形成、发展、变异、衰落及回归的历史。第四部分,孝德的当代审视。本部分较全面地分...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孝德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1.1 孝德的内涵
1.1.1 孝与孝德的含义
1.1.2 孝德的基本内容
1.2 孝德的当代价值
1.2.1 孝德的社会价值
1.2.2 孝德的家庭价值
1.2.3 孝德的个人价值
第二章 孝德的历史嬗变
2.1 孝德的形成与确立
2.1.1 孝观念产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2.1.2 孝德初步形成:西周时期
2.1.3 孝德确立和完备:春秋战国时期
2.2 孝德的发展与变异
2.2.1 孝德实践高度发展:两汉时期
2.2.2 孝德走向愚昧化:宋元明清时期
2.3 孝德的衰落与回归
2.3.1 孝德批判与弘扬并存:近代时期
2.3.2 孝德辩证回归:改革开放至今
第三章 孝德的当代审视
3.1 孝德的当代危机
3.1.1 子女感恩意识淡漠
3.1.2 子女对孝德的“知”“行”不一
3.1.3 父子之间新的不平等现象加剧
3.1.4 父子之间的“代沟”加深
3.2 当代孝德危机的原因
3.2.1 市场经济淡化了孝德意识
3.2.2 历史批判打击了孝德意愿
3.2.3 西方伦理文化冲击了孝德习惯
3.2.4 家庭结构变化弱化了孝德基础
3.2.5 孝德教育缺失影响了孝德观念
第四章 孝德的现代化转化
4.1 孝德现代化转化的必要性分析
4.1.1 孝德是“精华”与“糟粕”的混合体
4.1.2 时代发展需要新孝德
4.2 新时代孝德的评价标准
4.2.1 尽赡养之责而改赡养方式
4.2.2 持敬重之心且守平等人格
4.2.3 祛“相隐”之害而遵法治精神
4.2.4 践照顾之行并信科学之道
4.2.5 寄哀思之意而简陈规陋俗
第五章 当代中国孝德重构探析
5.1 当代中国孝德重构的原则
5.1.1 德法相辅
5.1.2 知行共促
5.1.3 以人为本
5.2 当代中国孝德重构的路径
5.2.1 法律层面:法律规范保障
5.2.2 道德层面:理论实践结合
5.2.3 其它层面:配套措施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孝德教育的源起和产生[J]. 卢明霞,王立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2]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J]. 韩广忠,肖群忠. 道德与文明. 2009(03)
[3]应当公正评价“平民刘邦”——评易中天先生新作“刘邦崛起之谜”[J]. 王尧.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传统[J]. 李忠香. 理论视野. 2008(11)
[5]弘扬优秀传统孝道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J]. 赵润利. 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6]传统孝道的现代重构[J]. 程向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论宋元明清时代的愚忠、愚孝、愚贞、愚节[J]. 张锡勤. 道德与文明. 2006(02)
[8]汉代强化孝伦理的措施及社会影响[J]. 张仁玺. 云南社会科学. 2006(02)
[9]论宋朝孝文化发展的特征[J]. 杨振华.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J]. 陈治国. 孔子研究. 2005(06)
博士论文
[1]中国孝德教育的历史与变革[D]. 卢明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孝德思想研究[D]. 武宜俊.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孔子孝德思想探析[D]. 相恒振.山东大学 2007
[3]当代中国孝德研究[D]. 卢明霞.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6125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孝德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1.1 孝德的内涵
1.1.1 孝与孝德的含义
1.1.2 孝德的基本内容
1.2 孝德的当代价值
1.2.1 孝德的社会价值
1.2.2 孝德的家庭价值
1.2.3 孝德的个人价值
第二章 孝德的历史嬗变
2.1 孝德的形成与确立
2.1.1 孝观念产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2.1.2 孝德初步形成:西周时期
2.1.3 孝德确立和完备:春秋战国时期
2.2 孝德的发展与变异
2.2.1 孝德实践高度发展:两汉时期
2.2.2 孝德走向愚昧化:宋元明清时期
2.3 孝德的衰落与回归
2.3.1 孝德批判与弘扬并存:近代时期
2.3.2 孝德辩证回归:改革开放至今
第三章 孝德的当代审视
3.1 孝德的当代危机
3.1.1 子女感恩意识淡漠
3.1.2 子女对孝德的“知”“行”不一
3.1.3 父子之间新的不平等现象加剧
3.1.4 父子之间的“代沟”加深
3.2 当代孝德危机的原因
3.2.1 市场经济淡化了孝德意识
3.2.2 历史批判打击了孝德意愿
3.2.3 西方伦理文化冲击了孝德习惯
3.2.4 家庭结构变化弱化了孝德基础
3.2.5 孝德教育缺失影响了孝德观念
第四章 孝德的现代化转化
4.1 孝德现代化转化的必要性分析
4.1.1 孝德是“精华”与“糟粕”的混合体
4.1.2 时代发展需要新孝德
4.2 新时代孝德的评价标准
4.2.1 尽赡养之责而改赡养方式
4.2.2 持敬重之心且守平等人格
4.2.3 祛“相隐”之害而遵法治精神
4.2.4 践照顾之行并信科学之道
4.2.5 寄哀思之意而简陈规陋俗
第五章 当代中国孝德重构探析
5.1 当代中国孝德重构的原则
5.1.1 德法相辅
5.1.2 知行共促
5.1.3 以人为本
5.2 当代中国孝德重构的路径
5.2.1 法律层面:法律规范保障
5.2.2 道德层面:理论实践结合
5.2.3 其它层面:配套措施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孝德教育的源起和产生[J]. 卢明霞,王立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2]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J]. 韩广忠,肖群忠. 道德与文明. 2009(03)
[3]应当公正评价“平民刘邦”——评易中天先生新作“刘邦崛起之谜”[J]. 王尧.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传统[J]. 李忠香. 理论视野. 2008(11)
[5]弘扬优秀传统孝道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J]. 赵润利. 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6]传统孝道的现代重构[J]. 程向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论宋元明清时代的愚忠、愚孝、愚贞、愚节[J]. 张锡勤. 道德与文明. 2006(02)
[8]汉代强化孝伦理的措施及社会影响[J]. 张仁玺. 云南社会科学. 2006(02)
[9]论宋朝孝文化发展的特征[J]. 杨振华.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J]. 陈治国. 孔子研究. 2005(06)
博士论文
[1]中国孝德教育的历史与变革[D]. 卢明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孝德思想研究[D]. 武宜俊.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孔子孝德思想探析[D]. 相恒振.山东大学 2007
[3]当代中国孝德研究[D]. 卢明霞.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6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0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