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的多视角阐释
发布时间:2017-05-10 20:54
本文关键词:安乐死的多视角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们的思想在最司空见惯的事上很容易受假象的影响而堕落。我们以从不质疑来表达我们对于这些假象的认可。我们的思想中有关道德的部分尤其容易陷入这种堕落。我们吸取所处文化中的偏见、自己父母的惯性错误认知,再结合着宗教界限,加上自私的影响,就把最后得到的信条当作仅有的共识。哲学或说伦理学的发展应该具有取代一些迷信和错误的宗教习惯和认知的作用,而在现代社会,安乐死正是因为上述“假象”的影响而没有完全实现的概念和实践之一。所以本文从几个伦理学的视角对安乐死进行了伦理学上的支撑和辩护,以期尽力消除掩盖着安乐死的“假象”,为安乐死正名。本文第一部分将从安乐死的概念和历史溯源谈起,先厘清概念,然后对安乐死进行分类,再简要地介绍安乐死的发展历程。本文第二部分开始从伦理学中的功利主义视角寻找对安乐死的理论支撑。而在功利主义的角度依次又建立了三个立场:情感因素的立场、幸福最大化的立场和利益最大化的立场。这三个立场基本都围绕着患者、亲属和社会的情感、幸福和利益讨论安乐死为何合理,并且依靠一些具体案例作为佐证。本文第三部分选择从伦理学中的金律的视角,通过对金律的定义的描述、适用范围的划分来阐释金律是如何支撑安乐死合理性的证明的。本文第四部分在宗教视角从三个论点出发阐述了基督教对安乐死的驳斥,之后又对这三个论点进行了否定的解释。接着又从借鉴了两种相反立场的思想阐述佛教对于安乐死的看法。本文最后章节对安乐死实践的可能面对的质疑做了一些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应对质疑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依靠教育普及和重新认识生死、建立条例制度规范整个过程以绝后患等等。由此也可以说明安乐死的实践是能够行得通的。
【关键词】:安乐死 功利主义 金律 安乐死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绪论13-19
- 一、选题意义13-14
- 二、对前人有关安乐死问题的研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归纳14-18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三、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18-19
- 第一章 安乐死的历史溯源与分类19-25
- 第一节 安乐死的历史溯源19-22
- 一、死亡的界定19-20
- 二、安乐死的定义20-21
- 三、安乐死的分类21-22
- 第二节 安乐死的实践期22-25
- 第二章 从功利主义的视角看安乐死25-32
- 第一节 情感因素对安乐死的影响26-27
- 一、亲属的立场26-27
- 二、来自社会的同情27
- 第二节 幸福最大化对安乐死实施的影响27-28
- 第三节 利益最大化对安乐死实施的影响28-31
- 一、对患者的利益29-30
- 二、对亲属的利益30
- 三、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和节约30-31
- 第四节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从金律的视角看安乐死32-37
- 第一节 什么是金律32-34
- 一、金律在道德哲学中的普遍定义32
- 二、康德道德哲学中的金律定义32-34
- 第二节 金律对安乐死问题的影响34-36
- 一、金律的适用性34-35
- 二、金律对安乐死合理性的支撑35-36
- 第三节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从宗教的视角看安乐死37-44
- 第一节 基督教对安乐死的态度37-40
- 一、上帝的指令37-39
- 二、上帝对生命权的支配39
- 三、受难是上帝的安排39-40
- 第二节 佛教对安乐死的解读40-42
- 一、中国佛教的传统死亡观40-42
- 二、佛教传统死亡观之下的安乐死态度42
- 第三节 本章小结42-44
- 第五章 安乐死实践的可行性44-50
- 第一节 可能面临的质疑44-46
- 第二节 应对质疑的具体方法46-50
- 一、生死观的调整46-48
- 二、制度的完善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后记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雯;;安乐死的伦理辩护——功利主义视角[J];学理论;2012年03期
2 赵雪莲;毛群安;;中国安乐死实施的不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03期
3 曲娜;;安乐死合法化的哲学辩护:以自由主义哲学为视角[J];医学与社会;201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安乐死的多视角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