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潜规则下人的道德生存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11 11:10

  本文关键词:潜规则下人的道德生存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以来,哲学的视域开始转向生活世界,生活哲学成为“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人的生存问题是生活哲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潜规则为切入点,旨在从伦理学的视角探索潜规则影响下的人的道德生存状态,并努力探索消除潜规则,使人们能够合道德生存的现实路径。道德生存是属人的生存、是人的本质需要。人的道德生存应当有助于促进人的意义世界的丰富,有助于促进人的尊严的实现,有助于促进人的本质力量丰盈。人的生存只有符合了以上三个方面的价值规定,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人的生存,才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生存状态。潜规则作为一种隐藏的、大家心知肚明的、游弋在社会正式规则之外,与社会主流道德和价值观念相违背的行为规则,其内涵的价值取向,一言以蔽之,就是重利轻义,而这进一步表现在公私关系和人我关系上,就是尚私轻公以及损人利己。这样一种广泛存在并被人们视为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对人们的行为选择产生重大影响,使人们形成了相应的道德心理和行为习惯,对人的道德生存带来极大影响。潜规则对人的道德生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潜规则中,自我被人们作为生活行为中的至上的价值标准,功利成为了人们进行一切行为活动的终极的价值追求,这使得人们忘却或者忽视了自身对他人、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抛弃了崇尚的精神追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的意义世界的迷失。其次,在潜规则中,权力和金钱成为凌驾于人之上的一股强大力量,人们在权力面前卑躬屈膝,对于金钱顶礼膜拜,人的尊严价值遭到贬抑。最后,潜规则下,人们时常面临着各种价值观念的选择,容易造成人的道德人格的扭曲,具体表现为分裂人格、奴性人格。改善人的道德生存境遇,使人能够真正合乎道德地生存,必须积极探寻有效途径消除潜规则。从社会层面,应当努力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以制度建设挤压潜规则的生存空间;完善舆论监督,使潜规则曝光于阳光之下,无处藏身;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以优良社会风尚驱除潜规则。从个人层面,人们应当自觉提升道德境界、坚定道德信仰,从而自觉对抗潜规则,使个体的道德生存能力不断增强。
【关键词】:潜规则 道德生存 人的本质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20
  • 1.2.1 国内研究12-16
  • 1.2.2 国外研究16-20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20-22
  • 1.3.1 研究的思路20
  • 1.3.2 研究的方法20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20-22
  • 第二章 潜规则与道德生存22-30
  • 2.1 道德生存概述22-26
  • 2.1.1 道德生存的内涵22-24
  • 2.1.2 道德生存的价值规定24-26
  • 2.2 潜规则对道德生存的影响26-30
  • 2.2.1 潜规则之为一种生活秩序27-28
  • 2.2.2 潜规则内涵价值取向28-30
  • 第三章 潜规则下人的道德生存图景30-39
  • 3.1 潜规则下人的意义世界的迷失30-33
  • 3.1.1 自我:至上价值标准30-31
  • 3.1.2 功利:终极价值追求31-33
  • 3.2 潜规则下人的尊严的旁落33-36
  • 3.2.1 对权力的屈从33-34
  • 3.2.2 对金钱的膜拜34-36
  • 3.3 潜规则下道德人格的扭曲36-39
  • 3.3.1 分裂人格36-37
  • 3.3.2 奴性人格37-39
  • 第四章 人的道德生存境遇的改善39-46
  • 4.1 消除潜规则的生存空间39-43
  • 4.1.1 以制度建设挤压潜规则39-41
  • 4.1.2 以舆论监督扼杀潜规则41-42
  • 4.1.3 以优良风尚驱除潜规则42-43
  • 4.2 提升个体的道德生存能力43-46
  • 4.2.1 追求道德境界43-44
  • 4.2.2 坚定道德信仰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天俊;生存哲学的低限问题与高限问题[J];哲学动态;2001年01期

2 张曙光,刁翠萍;生存与哲学的融通——张曙光教授访谈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朱荣英;浅论生存哲学的支点[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韦汉军;论生存哲学与哲学生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隋保禄;哲学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反思[J];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6 陆杰荣;从可能性维度解读“生存哲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李建成;;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开创了生存哲学新境界[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吴卫东;;存在与生存的历史沿革及其基本关系——生存哲学时代转向的根源探索[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房超峰;丁黎敏;;阿Q和徐福贵的生存哲学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生存哲学[J];丽水师专学报;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海波;;论郭沫若与“五四”知识者的生存文化观念[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金融严冬下读职场生存小说“御寒”[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张莉;经营理念——企业的生存哲学[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年

3 李建华;共生:现代生活的基本质态[N];光明日报;2002年

4 贺绍俊;民间生存哲学的快乐精灵[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邬静娜;财富时代的生存哲学[N];中国经营报;2007年

6 刘彦君;《日出而作》:从生存出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李浩燃;青春更应在奋斗中放光彩[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作鹏;网络公司的生存哲学[N];计算机世界;2005年

9 戢斗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态异化及复归之“道”[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胡慧平;乞丐和蜥蜴能成为企业之师[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庞立生;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3年

2 王能东;技术生存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英杰;老子生存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伟韬;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一鸣;教育与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平;《巴黎手稿》中的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2 朱超林;潜规则下人的道德生存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明华;对审美生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爱荣;科学技术视域下国人生存困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丽;存在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方渊;小学生存教育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丁建波;拷问生死:哲学视阈中的生存意蕴[D];郑州大学;2005年

8 王艳萍;当代中国的生存哲学[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任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生存哲学的解读尝试[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唐海朋;生存视域中的可能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潜规则下人的道德生存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7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