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 ——兼与儒家孝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4-12-20 22:25
  孝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佛教作为外来文化,早在印度早期的经典中就有对孝思想的论述,传入中国以后不断发展、丰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孝伦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研究中国佛教的孝思想对于认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现代社会建设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资料综合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佛教的孝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并把它与不同思想体系中的儒家孝思想进行了比较,以期更深入地挖掘中国佛教孝伦理思想中的精华,为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借鉴意义。 孝是中国佛教伦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分四个部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第一章对中国佛教孝思想的源流、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佛教的孝思想发端于印度,这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可以看到,传入中国后许多讲孝的经典被翻译过来并且有些还在中国社会流传甚广。佛教传入之初,中国社会正值“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因此,佛教也受到了中土孝观念的影响,特别强调和重视有关孝的内容,这在印度是没有的。中国佛教孝伦理,是在因果论、慈悲观基础上所谈的...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佛教孝思想概述
    第一节 佛教孝思想的源流
        一、佛教孝思想的发端
        二、中国佛教孝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佛教孝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奉养父母、功德无量
        二、知恩感恩、母恩难报
        三、孝敬父母、惠及众生
        四、持戒尽孝,广修善业
    第三节 中国佛教孝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中国佛教孝思想受因果报应论规约
        二、中国佛教孝思想是以慈悲平等观为基础
        三、中国佛教孝思想是以出世间为导向
第二章 传统儒家孝伦理的形成及对佛教孝伦理的责难
    第一节 传统儒家孝伦理的形成
        一、传统儒家孝伦理的产生、发展
        二、传统儒家孝伦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传统儒家孝伦理对佛教孝伦理的责难
        一、传统儒家孝伦理对佛教孝伦理的责难
        二、佛教学者的回应
第三章 中国佛儒孝思想之比较
    第一节 中国佛儒孝思想的理论基础比较
        一、“仁”孝与“佛”孝理论基础的差异
        二、佛儒孝思想相契合的可能性
    第二节 中国佛儒孝思想的内涵比较
        一、对孝的认知上
        二、尽孝的对象上
        三、行孝的方式上
        四、尽孝的目的上
        五、对不孝的惩罚上
第四章 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孝的现状
        一、家庭结构的转变对传统孝伦理的冲击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出现问题
    第二节 中国佛教孝思想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一、中国佛教感恩思想的内涵
        二、中国佛教感恩思想对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 中国佛教孝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中国佛教孝伦理对提升个人道德境界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佛教孝伦理对建设和谐家庭的积极意义
        三、中国佛教孝伦理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了资源
        四、佛教孝伦理为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提供了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17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017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