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儿童投资: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转向
本文关键词: 儿童 社会投资 福利国家 社会政策 出处:《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向儿童投资的社会政策由于可以达成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回应人口问题、促进性别平等、减少贫困等多重目标,得到了福利国家的普遍青睐,它代表了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新方向。本文系统阐述了向儿童投资的社会战略的理论源流及其主要观点,介绍了福利国家向儿童投资的三大制度工具和财政支出趋势。文章发现,儿童已经从福利国家的边缘群体转变成社会政策的重要支持对象。在当前我国同样面临人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福利国家社会政策转型对于我国未来的社会保障政策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In 1990s the social policy of investing in children had achieved multiple goals of coordina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ponding to population issues promoting gender equality and reducing poverty. It represents the new direction of social policy of welfare stat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main viewpoints of the social strategy of investing in childre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ree institutional instruments of welfare state investment to children and the trend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Children have been transformed from marginal groups in the welfare state into important support objects for social policies.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is also fac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policy of welfare stat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hoice of social security policy in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全面二孩时代中国的儿童照顾问题:福利国家的政策经验及其启示”(编号:16XJC84000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产为本的社会政策研究”(编号:14JJD630014)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政社合作何以可能”(编号:2014XZQN-07)
【分类号】:D5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向儿童投资代表了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一个新转向。过去,福利国家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对抗养老、疾病、失业等社会风险。福利的分配以工作人口为焦点,儿童并非福利国家的主要关注对象。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福利国家的社会风险轮廓发生转变,少子化已经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a Social Policy System for Society on an Ultra-large Scale[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4年04期
2 张丽;;迎接社会政策时代到来——首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暨系列讲座在天津举办[J];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11期
3 杨团;中国更需重视社会政策[J];人民论坛;2005年03期
4 王先进;;试析各类组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作用[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荣浩;冯静;;关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王思斌;;我国社会政策的弱势性及其转变[J];学海;2006年06期
7 何忠国;;注重对社会政策的研究和完善[J];红旗文稿;2007年01期
8 刘天喜;曹典顺;;走向科学的社会政策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理念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景天魁;;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探索与争鸣;2008年10期
10 郝沁慧;杨海涛;;中国社会政策中的公正问题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甘露明;;积极调整社会政策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岳经纶;;建构“社会中国”: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A];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之路[C];2011年
3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4 甘露明;;积极调整社会政策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新民;郭春宁;;略论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6 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钧;社会政策学科前沿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关信平 (作者系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我们正在走进一个“社会政策的时代”[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正在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孙炳耀;我们要尽快熟悉积极社会政策[N];北京日报;200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孙炳耀;反思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团;社会政策也是一种生产力[N];绵阳日报;2009年
7 南开大学 关信平;新时期我国应该实施更加积极的社会政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8 赵克斌;传播社会政策知识 倡导社会政策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贺立平 作者系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社会政策的执行者——社会工作者[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潘屹;进入社会政策[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立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D];山东大学;2010年
2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3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徐恒秋;社会转型:欧洲的经验和我国面对的挑战[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又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政策转型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社会政策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孙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政策托底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田德文;论欧洲联盟的社会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方继平;利益集团与欧盟社会政策关系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魏文茜;社会政策的非预期效果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赵浩华;论英国福利国家时期社会政策的演变[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温静;社会政策循证研究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申红果;欧洲联盟社会政策发展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任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2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8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