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周恩来的协商民主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01 20:01

  本文选题:周恩来 切入点:协商民主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周恩来自土地大革命后期起,就长期负责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周恩来探索出了独特的特色协商民主理论。这个理论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政治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践总结。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研究亮点。第二章为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的历史考察。考察了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的发展脉络,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萌芽:反袁运动与南开求学时期(1913-1919年);二、发展:“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丰富:新政协会议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四、成熟:中共八大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第三章为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主体内容:协商民主的性质地位、具体对象、遵循原则、重大意义。最后一章为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的价值评析。周恩来可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开山鼻祖”,其协商民主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新时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理论指导、制度参考。周恩来协商民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理论,同时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奠定了法理基础和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为宝贵、不容遗忘的奋斗成果和思想财富。
[Abstract]:Zhou Enlai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a long time since the late Land Revolution. In th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Zhou Enlai has explored a uniqu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ory is the dialectical philosophy of Marxism "for the rise of China."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is the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Zhou Enlai's though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hapter two examines the developing context of the thought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first, the germination: the anti-Yuan Movement and the period of Nankai's study in 1913-1919; the second, the period of 1913-1919; Development: 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the period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1919-1949; third, richness: the New CPPCC session and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1949-1956); fourth, Maturity: the eigh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during 1956-1976.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main content of Zhou Enlai's though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t includes five main contents: the nature and status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e specific object, and the principle. Great significance.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value analysis of Zhou Enlai'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Zhou Enlai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ancestor" of the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his theory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has strong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pertinence. It provides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institution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new period. Zhou Enlai's consultative democratic thought inherits and develops the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s theory of the people's democratic United fron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laid a legal foundation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 precious and unforgettable achievement of struggle and ideological weal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people.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树英 ,权延赤;周恩来的三次预见预言[J];学习月刊;2005年06期

2 孙云凤;;周恩来核心价值观初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时政文献辑览;2008年00期

4 刘希平;;廉洁自律的楷模——故乡人民深切怀念周恩来同志[J];群众;2008年04期

5 杨洁篪;;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6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推出前三册[J];高校社科动态;2008年02期

7 杜丽君;;车向忱与周恩来的深厚情谊[J];中国统一战线;2008年07期

8 梁衡;;周恩来为什么不翻脸[J];新湘评论;2010年04期

9 秦九凤;;周恩来为何要少报一年半党龄[J];福建党史月刊;2011年13期

10 胡华 ,王建初;周恩来同志从“五四”到旅欧期间的思想发展[J];哲学研究;197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清;;诠释周恩来总理在上海的两次重要讲话[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2 崔久衡;;“文革”中的周恩来与中国现代化的命运[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吴小宝;;党风的楷模——周恩来[A];周恩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周恩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的创造[A];周恩来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C];2003年

5 赵德强;;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6 李祥;杨大生;;周恩来家世、童年和故乡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7 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8年

8 马胜云;;李四光和周恩来——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马胜云;;李四光和周恩来——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10 苏荣;;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品质是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N];人民日报;2008年

2 国务院副秘书长 张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08年

3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集》出版[N];人民日报;2008年

4 童陆生;为周恩来同志绘图[N];中国测绘报;2001年

5 党玉占;邮票中的周恩来总理[N];中国人事报;2002年

6 新华社记者张淑英、邱文利,本报记者陈杰;纪念周恩来诞辰104周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记者 商宇邋实习生 熊颖超;汪洋看望《周恩来在重庆》摄制组成员[N];重庆日报;2007年

8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年

9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李景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周之然;我驻朝鲜使馆纪念周恩来总理访朝50周年[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久衡;在重大历史事件的漩涡中[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中;建国后周恩来的中国发展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兴强;周恩来党内关怀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贺川芮;周恩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和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沛霖;中共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陈迎;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6 严开旺;论周恩来的行政管理风格[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雅兴;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春燕;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艺术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9 卢伟丽;周恩来早期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华;周恩来决策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97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697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0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