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中的互惠:一项研究评估
本文关键词:国际关系中的互惠:一项研究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互惠研究之于中国意义重大,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一便是互惠关系和人情网络。这种文化传统反映到国际关系中,大体构成了平等互惠与和谐世界理念。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国内至今尚未启动国际互惠研究。在西方,国际互惠已经成为一个理论话语,并产生了虽不算丰富、但仍富有启迪的研究成果。建构中国的国际互惠理论有两个前提:一是进行国际关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也就是要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二是评估西方已有成果。本文做的工作属于第二种,即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已有研究成果,在肯定其意义的同时,重点指出其不足。这些不足可能是中国未来国际互惠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国际互惠 战略 制度规范 自利 过程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GeorgSi mmel)1910年的一篇名文的标题:“社会何以可能?”①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他的问题:社会由众多理性的个体组成,每一个体都努力改善自身福利,但每一个体所追求的生活,都必须与其他个体所追求的生活相互协调(即互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真;;从“互惠利他”到“强互惠”: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与反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黄真;;国际互惠的基本类型及其伦理取向——兼论国家利他主义的动力根源[J];教学与研究;2010年06期
3 秦亚青;魏玲;;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3期
4 秦亚青;;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5 江雪茹;世界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深层联系解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李华华;;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磨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向俊杰;姜世伟;王俊涛;;农民生态与经济需求关系的实证考察——以贵州省H乡和C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8 薛伟贤,冯宗宪,陈爱娟;企业家激励约束的障碍、因素与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萧成勇;;传统伦理变革与社会公德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刘传广;;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私”与“自私”的悖论之解析[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3 杨秀香;李辉;;社会和谐对公共文明的诉求——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视角[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张方玉;;幸福: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指向[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当代道德建设[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姚轩鸽;;税收伦理问题初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10 孙泽生;王淑云;;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安凌;黄真;;文化、合作与价值——建构主义国际合作理论评析[J];当代亚太;2007年05期
2 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人类合作秩序的起源与演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3 赵汀阳;;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5期
4 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5 秦亚青;魏玲;;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3期
6 尚会鹏;;“个人”、“个国”与现代国际秩序——心理文化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0期
7 秦亚青;李欣根;;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8期
8 宣兴章;;国际关系是关系:对存在的反思与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1期
9 赵磊;;“经济人假设”的五个误区[J];学术月刊;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华;企业竞争优势演化过程分析[J];探索;2003年03期
2 陈家刚;全球化及其政治向度[J];探索;2001年02期
3 洪慧;正确并非就是真理──读黑格尔《小逻辑》的一点体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4 谢震;经济影响国际关系的探源性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05期
5 刘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体系新探[J];社会科学家;2003年05期
6 陶建新;经济全球化的哲学内涵浅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李卫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逻辑起点[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陈志新,魏俐;犯罪行为过程与侦查措施手段[J];辽宁警专学报;2003年03期
9 邵献平;耿U喕,
本文编号:337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3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