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2:09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在信息化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信息化时代各种思想、价值观相互交锋,如何在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与时俱进、扎实有效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受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点和核心,也是考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实际效果的关键,因此本文引入传播学相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述,探讨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必要性;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多种方式及其特点和作用,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与特点;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进行归纳和反思,找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缺陷和弊端;最后,也是本文的重点,提出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重视受众需求,探讨如何用新理念、新视角和新技术来引导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 受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0. 导论9-16
- 0.1 选题背景9-10
- 0.2 选题目的及意义10-11
- 0.3 研究概况11-14
- 0.4 本文主要内容及逻辑结构14
- 0.5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14-16
-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16-22
-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16-18
- 1.2 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必要性18-20
- 1.3 从受众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效果20-22
-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特点及影响22-32
- 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传播方式的特点及影响23-26
- 2.1.1 课堂灌输的传播方式23-24
- 2.1.2 会议研讨的传播方式24-25
- 2.1.3 文字出版的传播方式25
- 2.1.4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25-26
- 2.2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特点26-32
- 2.2.1 新媒体环境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26-28
- 2.2.2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特点28-32
- 3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32-41
- 3.1 传播理念的局限32-34
- 3.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在少数专家学者及教学范围33
- 3.1.2 社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33-34
- 3.2 传播模式的弊端34-37
- 3.2.1 以传播者为中心,缺乏对受众需求的关注34
- 3.2.2 语言表达方式公式化34-35
- 3.2.3 理论内容概念化、说教化35-36
- 3.2.4 理论创新不足36-37
- 3.3 灌输学习传播方式的局限37-38
- 3.3.1 以著作为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术化37
- 3.3.2 灌输学习的传播方式单向化,忽略了受众信息反馈37-38
- 3.4 新媒体运用的局限38-41
- 3.4.1 理论传播与媒体环境不融合38-39
- 3.4.2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运用不充分39
- 3.4.3 管理制度不健全,新媒体信息传播存在不准确性39-41
- 4 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41-51
- 4.1 立足分众化思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41-42
- 4.1.1 学校教育理念向普及大众化转变41-42
- 4.1.2 重视社会及企业的大众化传播42
- 4.2 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42-45
- 4.2.1 优化改进传统传播方式,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拓宽受众群体42-44
- 4.2.2 重视受众的信息反馈,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双向沟通44-45
- 4.2.3 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信息库45
- 4.3 高度重视受众需求,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传播内容45-48
- 4.3.1 语言表达通俗化、民族化46-47
- 4.3.2 理论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47
- 4.3.3 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7-48
- 4.4 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经验48-51
- 4.4.1 借鉴民间艺术传播方式,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化传播方式48
- 4.4.2 借鉴乡规民约传播方式,加强农村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48-49
- 4.4.3 借鉴家训家规传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进家庭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贤;韩庆龙;杨雯;张广博;;从传播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在高等院校的大众化传播[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1期
2 邵军;;从客体角度解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3 邓文钱;;从传播学视角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J];党史文苑;2012年02期
4 何绍斌;;《百家讲坛》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12期
5 冯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3期
6 覃慧芳;陈媛;;五四时期民间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黄长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秦岭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思考[J];理论界;2008年08期
9 杨松;;浅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J];理论界;2008年12期
10 王桂泉;张铁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J];理论探索;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春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3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