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际法学的贡献——通过跨学科合作打开国际制度的黑箱
本文关键词:什么是国际法学的贡献——通过跨学科合作打开国际制度的黑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既有各种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往往只是一般、抽象、泛泛地研究了国际机制的基本结构,但却无法具体、深入、丰富地研究国际机制的具体细节。因此,国际制度对于国际关系理论而言仍然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打开的黑箱。国际法学可以基于其对国际制度具体细节研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帮助国际关系理论打开国际制度的黑箱,促进国际法回归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议程,丰富国际机制研究的细节材料,提供国际机制研究的分析工具乃至评估标准,深化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进路国际机制研究的解释层次乃至解释路径。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更加完整地解释和预测国际制度如何影响国家行为和国际合作,进而有助于迈向更加丰富的国际机制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理论 跨学科合作 国际机制/制度 黑箱
【分类号】:D99
【正文快照】: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不乏重要例外,但是,曾经内在一体的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开始相互疏离,而且,两个学科相互之间的隔阂虽为时未久却竟已根深蒂固。这种情形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尤为突出。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曾忆及,国际法学者罔顾冷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松川,张金柱;全球化进程时期的国家安全合作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金荣;;试析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的动因[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3 周玉渊;;东亚意识与东亚秩序[J];东南亚研究;2007年05期
4 刘志云;;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的三次联结及其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徐以骅;章远;;试论宗教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路径和范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刘益浒;;论法律文化力在信息化战争中提出的根据[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4期
7 孙章季,崔杰通;国际关系伦理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刘慧,肖宪;公民身份与欧洲集体认同[J];国际观察;2004年04期
9 朱杰进;;国际制度设计中的规范与理性[J];国际观察;2008年04期
10 史明涛;;国家正向和反向参与国际制度:一个国际—国内制度互动的解释[J];国际观察;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新天;;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国际视野[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贺鉴;;共进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建构——以建构主义为研究路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刘宏松;;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两种理论视角及其比较[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4 胡波;;预期收益类型差异与国际合作[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5 董青岭;;在冲突与合作之间:作为元理论或理论桥的建构主义[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远;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D];复旦大学;2009年
2 罗辉;宗教对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长青;会计国际化之国家利益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D];清华大学;2008年
6 窦仲晖;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与法律方式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揭晓;从分散、合作到集体行动[D];暨南大学;2009年
8 张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和拓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杜娟;国际规范的传播:社会化和本土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峰;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萱萱;全球治理中的八国集团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郭植昭;中韩能源合作论析[D];湘潭大学;2009年
3 董庆元;论胡锦涛新的历史使命思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导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寒梅;认同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学敏;冷战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龙金和;冷战后首脑外交的新变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张晖;小布什政府的东北亚安全战略探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吴敏贞;论联合国难民署对难民的保护[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国恒;中国外交“生长点”及其建构主义解读[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狄希稀;国家社会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什么是国际法学的贡献——通过跨学科合作打开国际制度的黑箱,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3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