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农民文化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9:12

  本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农民文化适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农民文化适应,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内容,也对我国新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崭新要求。本文从这一崭新的角度出发,旨在探究如何增强农民对于新型农村社区的文化适应性,以此来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期望对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农民文化适应进行了研究:首先是文化适应的内涵解读。文化适应是属于人类文化学的重要范畴,具有工具和技术层面的适应、制度层面的适应以及思想观念层面的适应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而具体到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中,农民的文化适应可以总结为农民生产非农化、居住社区化、生活现代化、身份市民化和文化认同城市化。其次是农民文化适应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该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具体体现在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能力、农民的社区管理能力、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二是有利于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备基础,表现为壮大农村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夯实农村社区建设的人力基础;三是有利于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因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增进农民福祉,而农民文化适应是增进农民福祉的重要表现和必要条件。再次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文化适应的现存问题与成因。现存问题主要包括新旧生活理念之间的冲突、生产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心理焦虑、对社区公共空间及公共设施的失当心态、业缘社会带来的不安全感等四个方面。对于成因,则主要从农民的个人原因以及外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文化适应的强化之策,主要包括优化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与决策、完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农民 文化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22.6;D669.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3
  • (一)问题的提出8
  • (二)研究现状分析8-11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12-13
  • 一、农民文化适应的内涵解读13-19
  • (一)文化适应13-15
  • 1.文化适应的内涵13-14
  • 2.文化适应的三维解析14-15
  • (二) 农民文化适应15-19
  • 1. 农民文化适应的内涵16
  • 2. 农民文化适应的具体表现16-19
  • 二、农民文化适应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19-24
  • (一)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19-21
  • 1.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19-20
  • 2. 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社区管理能力20
  • 3. 有利于强化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20-21
  • (二)有利于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备基础21-22
  • 1.有利于壮大农村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21-22
  • 2.有利于夯实农村社区建设的人力基础22
  • (三)有利于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22-24
  • 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增进农民福祉22-23
  • 2. 农民适应是增进农民福祉的重要表现和必要条件23-24
  •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文化适应的现存问题与成因24-31
  • (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文化适应的现存问题24-27
  • 1. 新旧生活理念之间的冲突24-25
  • 2. 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心理焦虑25-26
  • 3. 对社区公共空间及公共设施的失当心态26
  • 4. 业缘社会带来的不安全感26-27
  • (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文化适应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27-31
  • 1. 农民的自身原因27-29
  • 2. 外部原因29-31
  •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文化适应的强化之策31-41
  • (一) 优化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与决策31-33
  • 1.针对农民的需求,,增强社区规划的科学性31-32
  • 2.合理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32-33
  • (二) 完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33-34
  • 1. 发展社区二三产业,做好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安置33-34
  • 2.加强社区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建设34
  • (三) 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34-36
  • 1. 加强农民技术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34-35
  • 2. 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由“要我搬”变成“我要搬”35
  • 3. 教育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优化生活方式35-36
  • 4. 加强市民意识宣传,助力农民身份转变36
  • (四) 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36-41
  • 1. 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系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37-38
  • 2. 组织公共文化活动,增进社区居民的文化交流38
  • 3. 支持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与自治意识38-39
  • 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型社区文化内核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2 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3 张京玲;张庆林;;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态度模式与文化适应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4 石卉;;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J];唯实;2009年11期

5 严秀英;;中韩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0年11期

6 荀利波;;少数民族文化的跨文化适应与地方文化建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3期

7 巫秋玉;融合抑或游离:居英香港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1期

8 陈菊倩;;文化适应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年32期

9 杨扣;美国苗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焦连志;;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杨燕;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2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7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8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温振华;跨文化适应的逆向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10 翁智佑;在兰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农民文化适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55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