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三观政治与合法性基础:一项关于运动式治理的四维框架解释

发布时间:2017-06-23 10:18

  本文关键词:三观政治与合法性基础:一项关于运动式治理的四维框架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动式治理长期存在于中国的政治社会中,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典型模式。不同于单线条内涵解释和多案例机理分析,建立一个针对运动式治理的多维框架解释,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课题。在宏观政治维度,运动式治理要符合连续统政党体制下专断性权力向建制性权力转变的内在要求;在中观平台维度,运动式治理体现出央地关系中的压力型政治特征和执行方式上的目标责任与项目推动特点;在微观行动维度,运动式治理表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下作为一种有效政策工具选择的效用实质;在合法性基础维度,运动式治理服务于散布性支持与特定支持相互平衡以促进国家治理绩效提升和模式优化的发展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需要对运动式治理的传统模式内涵进行科学、客观和理性的审视探究,树立现代性治理目标,寻求建立一种基于透明、参与、问责等要素的新型常态治理模式。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
【关键词】运动式治理 建制性权力 压力型体制 政治支持 新型常态治理
【基金】: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环境抗争引发非常规政策变迁的生成机理及优化策略研究》(15CZZ034) 2015年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地方治理中的学习型政策变迁范式研究》(GDZT201505) 2016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硕士点项目《地方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城市邻避抗争研究》(2016ssd02)
【分类号】:D61
【正文快照】: 一、导言 以威权主义、共产主义或是发展型国家来研究中国并在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学者们实际上更愿意把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当做一个特殊的类型来加以看待。因为相较于西方多中心、分权化及法治化治理等模式而言,中国往往习惯于采用某种非常规的治理风格和方式来处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刍议运动式治国模式的得失[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9期

2 李云龙;;分析政策——运动式治国模式的得与失[J];经营管理者;2011年22期

3 邓贵川;邵侃;;中国政府的运动式行为模式——中国政策工具的选择逻辑[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4期

4 杨屹泰;变“运动式”整治为“正规化”管理[J];人民公安;2000年15期

5 李忠春;;“运动式推动”病症诊治[J];人民论坛;2006年13期

6 刘春彦;;运动式执法应休矣[J];检察风云;2007年02期

7 冯志峰;;中国运动式治理的定义及其特征[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8 冯志峰;;中国运动式治理的成因及改革[J];唯实;2007年10期

9 王长江;;摒弃“运动式思维”[J];刊授党校;2008年08期

10 唐贤兴;;运动式治理存在着弥补政府动员能力不足的可能性[J];学术界;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志军;;威权主义、政府治理与常态政治——“扫黄打非”作为当代中国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典型[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冯志峰;;中国政治发展: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一项对建国以来110次运动式治理的研究报告[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3 李飞;米卜;;群众运动式营销——基于多案例的理论构建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立;杜绝“公开的暗访”首先要杜绝运动式施政[N];南方日报;2013年

2 杨志国;抓建基层谨防“运动式”[N];战士报;2013年

3 顾仲阳;集中居住 切忌“运动式”[N];人民日报;2013年

4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 王长江;摒弃“运动式思维”[N];北京日报;2008年

5 沫子;变“运动式”活动为科学的“习惯养成”[N];中国航天报;2009年

6 刘效仁;淮河治污:运动式治理的败笔[N];经理日报;2004年

7 北京市红螺寺中学 白蕾;校车安全管理要警惕“运动式执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腾增友;“打假”谨防“运动式”执法[N];西部法制报;2012年

9 本报评论员;反浪费要破除运动式思维[N];法制日报;2013年

10 河南省监察厅 申国华;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能用“运动式”[N];人民法院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模式探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郭亚敏;从运动式治理到法治化治理[D];郑州大学;2016年

3 应少燕;“运动式”执法解决的新路径:构建独立执法机构[D];延边大学;2010年

4 刘珂言;论“运动式执法”的改革[D];东北大学 ;2009年

5 王慧;运动式执法及其消解[D];南京大学;2011年

6 崔晓燕;运动式执法的价值与困境[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近;论运动式执法的成因及其出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8 魏佳;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及其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志岩;法治视角下运动式治理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青;论从运动式到常态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三观政治与合法性基础:一项关于运动式治理的四维框架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74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