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基督清教与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8-04-24 16:37

  本文选题:清教 + 政治文化 ; 参考:《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摘要】: 政教分离是美国政治的基本原则,但基督教在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中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确立于清教徒踏上北美大陆之时,清教徒因此被视为美国精神的始祖。清教主义不仅提供了神学和教会治理的观念,而且成为殖民地社会得以构建的核心要素,塑造了当时的政治观念、商业关系、家庭生活乃至个人行为的细节,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教徒是北美殖民地上最早建立有序社会的移居者。虽然此后宗教的世俗化进程加速发展,但宗教的世俗化并不必然意味宗教的消亡,清教信仰在当时人们生活和观念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文章第一部分以大量的篇幅展现在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时期,基督清教如何成为民众的生活方式,并进一步探讨清教影响美国政治文化形成的方式。在初民的生活中,清教主宰了人们全部的生活领域,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密不可分,清教通过全面掌控家庭、教育、公共生活等政治社会化途径,直接影响了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理性主义兴起后,政治主体高举自然权利和契约论的大旗,但其思维模式仍然是清教式的,清教影响并未消失,只是从全面直接影响转为间接的渗透。 为更清晰地展现清教主义与美国政治文化观念间的关联性,文章第二部分选取清教教义中影响较大的神召论和契约论,深入剖析清教主义所演化出来的劳动观、财产观、自由观、政教分离观、政治权力分立观、个人观、共和观以及反对暴君、人民主权等观念,这些观念是用宗教词汇和逻辑表述出来的,而其内容却和美国建国时期的政治文化观念相差无几。诞生于清教社会中政治文化,其价值和观念自然以清教的价值和观念为母体。各种观念褪下了神圣的宗教光环而穿上世俗的新衣,但其核心内容和要素仍然保存完好。 宗教仪式和组织依托神圣之名,往往给参与者的心灵和观念更为直接的影响,留下深刻的印迹。清教组织虽有派别之分,但公理宗的原则得到了新英格兰教会的普遍认可。清教徒在教会内部推行普遍平等和信徒自治原则,,在教会间实行联邦式的自治主义。作为北美荒野中最早出现的组织形式,清教组织的成功运作培育了信徒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观念,也为美国政治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平等、民主、自治、地方主义等基本精神和实现途径。 尽管基督清教并不是美国政治文化形成的唯一影响要素和动力来源,但是,不可否认,基督清教以系统的宗教教义和自治的宗教组织在北美构建了清教社会,为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价值观念、伦理支撑和思维模式等基本内容,是影响美国政治文化形成的关键要素。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state and religion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merican politics, but Christianity has always maintain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life. This influence was established when the Puritans set foot on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and the Puritans were therefore regarded as the ancestors of the American spirit. Puritanism not only provided theology and the idea of church governance, but also became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onial society, shaping the political concepts, business relationships, family life and even the details of personal behavior. It also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The Puritans were the first settlers in the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to establish an orderly society.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secularization of relig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since then, the secularization of relig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e demise of religion. Puritanism has always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people's life and ideas at that tim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a large number of pages show how Protestantism became the way of life of the people in the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and further explored the way that Puritanism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life of the early people, the masters of the Qing Dynasty slaughtered all the fields of life of the people. Religious life and secular life were inseparable. Puritanism had overall control over the family, education, public life, and other way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fter the rise of rationalism, the political subject held high the banner of natural rights and contract theory, but its thinking mode was still puritanical, and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ism had not disappeared. It's just going from full direct influence to indirect penetration. In order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ritanism and America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cepts more clearly,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selects the doctrine of Puritanism,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 doctrine of God and contract,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labor and property evolved from Puritanism. Views of freedom, separation of state and religion, separ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individual, republic and opposition to tyrants, people's sovereignty, etc., are expressed in religious terms and logic. However, its content is no different from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cept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Born in the Puritan society, its values and ideas naturally take the Puritan values and ideas as the matrix. Ideas fade the sacred aura of religion and wear new worldly clothes, but its core content and elements remain intact. Religious rituals and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 name of the divine, often give participants a more direct impact on the mind and ideas, leaving a deep impression. Although the Puritans are sectarian, the principles of axiology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the New England Church. The Puritans practiced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equality and self-governance within the church, and federalism among churches. As one of the earliest forms of organization in the wilderness of North America,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Puritan Organization nurtured the believers'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and participation, and also provided equality, democracy and autonomy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Regionalism and other basic spirits and ways of realization. Although Protestantism is not the only factor and motive force for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it is undeniable that Protestantism has built a Puritan society in North America with systematic religious teachings and autonomous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It provides the basic contents of value, ethics support and thinking mode for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and is the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7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小勇;试析我国政治文化的“二元”结构模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阮思余;政治文化:政治文明建设的恒久动力和精神资源[J];唯实;2004年04期

3 张昊琦;;“历史记忆”与俄罗斯政治文化——读И.И.格列勃娃《俄罗斯政治文化:过去映像与现实性》[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04期

4 岳西宽;试论政治文化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李兴;论国际政治中的政治文化因素[J];欧洲;1998年01期

6 聂哲;试论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的双重作用[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6期

7 孙正甲;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追问[J];理论探讨;2001年02期

8 刘伟;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政治文化因素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张旺,卞凤玲;论民主的政治文化涵义[J];理论学刊;2003年06期

10 吴云;建设政治文明与发展政治文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静;董文芳;;关于提升我国政治文化软实力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夏晓丽;;农村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发展路径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童世骏;;政治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读哈贝马斯近著两种[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4 江荣海;任远;郭战伟;;先秦法家政治文化中的合理因子及其现代启示[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崔巍;;全球化视域下的政治文化演进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孔德元;尹忠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7 常婧;;转型社会政治文化系统复杂性结构初探[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何克祥;李海新;;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文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乔木;;表达自由:从各国的实践到普世政治文化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严雄飞;;代表先进政治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燕继荣;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N];学习时报;2005年

2 早报首席评论员 李巨微;高捷弊案凸现台湾政治文化弊端[N];东方早报;2005年

3 侯定远;构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N];学习时报;2000年

4 记者 裴睿;扎实推进 务求实效[N];成都日报;2007年

5 邹绍荣;史学与十六国北朝民族政治文化的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孙亚菲;中国官员学者零距离目击美国大选[N];南方周末;2004年

7 张伟;政治文化与公民文化[N];学习时报;2007年

8 鲍康健;以古为镜明得失[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9 王春瑜;似曾相识看明朝[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蒋英州 叶娟丽;政治文化对提高国家软实力至关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基督清教与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飞;从政治文化看50-6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D];外交学院;2003年

4 于毓蓝;转型期苏南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志勇;市场经济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张立群;中国新诗与政治文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莉莉;1949-1978年中国革命型政治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丽;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洋;俄罗斯民主化研究(1992年以来)[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孙宗广;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良林;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形成与完善的政治文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曲洪波;融合中的嬗变—汉代政治文化传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丽梅;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D];河北大学;2004年

4 任佩文;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彭庆军;当代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变迁的三维透视[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德云;中国传统“和”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D];苏州大学;2006年

7 贾绍俊;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强;论司法的政治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崔立敏;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金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文化的建设[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97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797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