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法律环境及社会贡献

发布时间:2019-01-12 14:52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日本政府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转变了社会管理职能,将很多职能移交给民间非营利组织,使这些组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1998年《日本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NPO法)》的制定及颁布,从法律层面上规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环境,使非营利组织所关注的社会领域不断拓宽,其社会贡献越来越重要。那些活跃在国外的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民间外交及社会教育活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而在国内从事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则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国民凝聚力。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成为日本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Abstract]:Since the mid-1990s, with the change of Japan's polit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transformed its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with the goal of "small government, big society" and transferred many functions to non-government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bring these organizations into a phas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the enactment and promulgation of the Japanese Law on the Promotion of specific Non-profit activities (NPO Law) in 1998 has regulated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non-government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from the legal level, which has widened the social fields concerned b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ts social contribu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ose non-government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ctive in foreign countries have enhanced their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hrough civil diplomacy and social education activities, while those engag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home and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have adopted social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Enhanced national cohesio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Japan to enhance its soft power.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70025)
【分类号】:D7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澎;;日本现代化进程中民间组织的作用[J];博览群书;2010年07期

2 蔡成平;;公民社会的成熟标志 地震助推日本NPO/NGO[J];世界博览;2011年18期

3 胡澎;;日本NGO的发展及其在外交中的作用[J];日本学刊;2011年04期

4 康越;;日本NPO支援中心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德新;;中国环境NGO发展的法律困境与对策[J];理论月刊;2013年01期

2 孙华;;日本食品安全规制中的登记检查机关制度[J];日本研究;2011年02期

3 孙华;;论日本食品安全规制中的登记检查机关制度[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年02期

4 潘洋;;公益组织孵化器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顾霞凤;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晓旦;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器网络虚拟化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建英;我国推行股票期权的法律环境与立法完善[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吴丽芬;;优化台商投资区法律环境之探讨[J];福建法学;2005年03期

3 李爱素;;优化法律环境,促进经济腾飞[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4 靳冰鑫;;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法律环境的构建[J];中国商贸;2010年28期

5 张海燕;浅析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J];江淮法治;2004年08期

6 魏旭;;试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与经济法制度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5期

7 张悦;胡朝阳;;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环境[J];科技与经济;2006年03期

8 黄天助;;探究我国图书馆立法进程缓慢之原因及其对策[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年03期

9 徐达维;徐冬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及其法律环境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冯昀;;试论东北地区投资法律环境优化问题[J];企业经济;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彦;赵丽娟;;浅谈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当局对新闻的控制[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2 李丹阳;;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思考——以中央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制度三领域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曹光乔;王彬;张宗毅;;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水稻机械化发展及借鉴意义[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永恒;;日本政府机构减编及其启示[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汉玉;;日本企业环境责任之借鉴[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吴香芝;;试论我国体育产业法律环境[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7 李协京;;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周实;;日本“规制缓和”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陶存文;耿宇亭;单丹;;基于法律环境的保险业创新发展思考[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景彦;;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与农村政治参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本报驻东京记者 刘浩远;日本:加快立法缓解外资并购压力[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新华社记者 钱铮;日本航天业尚需攻关[N];科技日报;2007年

4 刘军红;日本推出“东亚共同体”意图何在[N];人民日报;2006年

5 记者 曹鹏程;驻日美军转移经费敲定[N];人民日报;2006年

6 何德功;安倍:日本要反省战争为和平做贡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于青;日本商家采用“瘦身战术”[N];人民日报;2008年

8 张非非;日军死人屋余生,如今让孙子讨公道[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本报驻东京记者 刘浩远;日本车主暂享“法律空白”减税油[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良木;亚洲游客给日本带来喜悦[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2 仝利民;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田爱丽;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铭志;从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到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D];暨南大学;2006年

5 智瑞芝;区域创新视角下的日本大学衍生企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娜;中日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法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宝安;美日银企信用关系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畅;冷战后的日本新和平主义思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承云;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在华R&D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征;战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及其成效[D];西南大学;2009年

2 吴楠;日本对华ODA政策与中日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巧;日英同盟与日本的对外扩张[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巧玲;中日对外援助的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仇松杏;日清汽船株式会社论析(1907-1939)[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俊才;从三角关系视角看中国—东盟—日本关系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7 贾嘉;中日医疗保险法制度差异比较的法理分析[D];山西大学;2008年

8 赵俊男;完善我国政府善款管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陈红亮;日美农业保护政策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赵博;论日本观光立国政策中的中国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07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07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