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统一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04:16
  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统一论”研究从问题意识上看,罗尔斯后期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旨在回应现代社会的“合理多元论事实”向其正义理论提出的下述挑战:在自由平等的公民因各种虽不相容却合理的宗教、哲学和道德“整全学说”而产生深刻分歧的情况下,合理的社会统一如何可能?进而,该社会如何在共识和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正义、基于正当理由的稳定性和法律合法性?罗尔斯虽然明确提出了“社会统一问题”,但却为此建构了极为抽象、复杂的政治自由主义理念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既有讨论因忽视或混淆了“社会统一”这一核心问题意识而误解该理论,甚至低估其理论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采取“基于问题意识的重构性路径”,从罗尔斯的问题意识入手,将罗尔斯围绕“社会统一问题”进行的理论建构称为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统一论”,并将其置于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罗尔斯本人的理论脉络中进行了理论重构,以把握其内在理路;同时,本文还采取了“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相结合的路径”探究其理论意义和局限。通过考察“社会统一论”的出场背景,本文纠正了认为罗尔斯的理论转向是为了回应共同体主义对“正义论”的批判这一通行看法。进而认为:“社会统一论”的...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作为法哲学家的罗尔斯
    1.2 罗尔斯的理论转向与本文论题的确定
        1.2.1 罗尔斯的理论转向
        1.2.2 本文论题的确定及意义
    1.3 国内外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研究述评
        1.3.1 既有研究文献综述
        1.3.2 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路径
        1.4.1 基于问题意识的重构性路径
        1.4.2 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相结合的路径
    1.5 本文论题的限定与结构安排
        1.5.1 本文论题的限定和相关说明
        1.5.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社会统一论”的出场:多元社会的正义困境
    2.1 “回应共同体主义批判论”的误读
    2.2 “社会统一论”的出场背景
        2.2.1 内在原因:“正义论”对同质社会的预设
        2.2.2 外部背景:多元社会的思想分歧
        2.2.3 “正义论”的理论困境
    2.3 “社会统一论”的提出
        2.3.1 “社会统一论”的核心问题与总体解决方案
        2.3.2 “社会统一论”的理论限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社会统一论”的论证基础:政治建构主义
    3.1 “正义论”阶段的道德建构主义
        3.1.1 道德建构主义的理论定位
        3.1.2 “正义论”阶段道德建构主义的体现
    3.2 作为“社会统一论”论证基础的政治建构主义
        3.2.1 政治建构主义的提出及其特征
        3.2.2 悬置真理,诉诸“合理性”
        3.2.3 政治正义观念的建构
        3.2.4 客观性的寻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社会统一论”的理论重构之一:理想社会图景与论证理路
    4.1 理想社会图景:良序社会
        4.1.1 良序社会的条件及其可欲性
        4.1.2 良序社会的理想版本与现实版本
        4.1.3 社会统一:不断趋向理想的过程
    4.2 正义观论证
        4.2.1 正义观的修正:罗尔斯放弃了“作为公平的正义”吗?
        4.2.2 政治正义观念的可接受性
    4.3 稳定性论证
        4.3.1 稳定性含义辨析:道德稳定性抑或社会稳定性?
        4.3.2 稳定性论证的步骤
        4.3.3 稳定性论证的意义
    4.4 合法性论证
        4.4.1 重构合法性论证的必要性
        4.4.2 公民服从一种不正义法律的义务
        4.4.3 合法性的含义与意义:程序合法性抑或实质合法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社会统一论”的理论重构之二:法律建制
    5.1 政体层面:立宪民主制
        5.1.1 宪法对优先于民主程序之权利的规定
        5.1.2 司法审查与最高法院的公共理性
    5.2 国家层面:国家中立性
        5.2.1 国家中立论vs.国家至善论
        5.2.2 国家中立性的理论设定
        5.2.3 国家中立性的制度意义
    5.3 公民层面:公共理性
        5.3.1 公共性:公共理性的雏形
        5.3.2 公共理性的理论设定
        5.3.3 公共理性的制度意义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罗尔斯的社会观与社会统一的深层根源
    6.1 对罗尔斯社会观的重构
        6.1.1 社会联合社会
        6.1.2 社会内嵌式社会
        6.1.3 社会的历史与传统维度
    6.2 社会统一的深层根源
    6.3 对罗尔斯社会观之理论预设的反思
        6.3.1 基于立场的反思:“保守主义”的倾向是否存在?
        6.3.2 基于事实的反思:公共政治文化的理解是否有误?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社会统一论”的理论特质
    7.1 “现实乌托邦”释义
        7.1.1 “现实乌托邦”的范围与含义
        7.1.2 “现实乌托邦”:“整全理论”与“权宜之计”之间
    7.2 “现实乌托邦”的体现与“社会统一论”的理论意义
        7.2.1 为理论寻求实践关怀
        7.2.2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谋求最佳平衡
        7.2.3 为政治探求道德基础
    7.3 “现实乌托邦式”的探求与罗尔斯的终极关怀
    7.4 本文结论
第8章 余论:“社会统一论”的理论争鸣与理论发展
    8.1 围绕“社会统一论”的理论争鸣
        8.1.1 哈贝马斯的“重构论”vs.罗尔斯的“建构论”
        8.1.2 桑德尔的“自治共和国”vs.罗尔斯的“程序共和国”
    8.2 针对“社会统一论”的理论发展
        8.2.1 查尔斯·拉莫尔:明确“社会统一论”的道德基础
        8.2.2 乔治·克劳德:拓深“社会统一论”的哲学基础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法律与政治的共生:法律政治学导论[J]. 姚建宗.  学习与探索. 2010(04)
[2]和谐精神的导入与中国法治的转型——从以法而治到良法善治[J]. 张文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3)
[3]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J]. 姚建宗.  政治学研究. 2010(02)
[4]康德论道德与法的关系[J]. 邓晓芒.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4)
[5]正义的张力:马克思和罗尔斯之比较[J]. 姚大志.  文史哲. 2009(04)
[6]重叠共识对政治秩序的公共证成[J]. 刘雪梅.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3)
[7]从伦理到政治的建构主义——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思想逻辑基础[J]. 顾肃.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3)
[8]政治自由主义与公共理性——对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一个批判性评论[J]. 奥诺拉·奥尼尔,秦兴.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3)
[9]康德、罗尔斯与全球正义[J]. 刘莘.  哲学研究. 2008(11)
[10]宪政与民主间张力的调解——解读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念[J]. 陈肖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8(05)

博士论文
[1]合法律性、合道德性与合法性:对哈贝马斯商谈论合法化理论的一种解读[D]. 孙国东.吉林大学 2008
[2]政治自由主义发展的逻辑[D]. 刘永红.中国人民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5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275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