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遗址出土宋代瓷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桥遗址出土宋代瓷器研究
【摘要】: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和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手工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中的制瓷业更是在继承唐代、五代瓷业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飞跃发展,逐步形成了六个著名的瓷窑体系,即北方地区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南方地区的龙泉窑、景德镇窑。它们的产品销往各地,彰显了各地商品经济的发达。上海西南的马桥遗址出土了大量青瓷和黑釉瓷器,为研究地方经济和社会面貌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采用笔者参与发掘和后期整理研究的上海马桥遗址出土的宋代瓷器为材料,探讨这些瓷器的制作工艺和造型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器物图的整理、观察,描述这些瓷器的形态、胎釉、装饰等,分析它们的制作工艺,与相关窑口的典型器物作比较,探究其产地。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从历时文献和现代学者的研究著述出发,梳理包括青瓷、黑釉瓷在内的宋代瓷器的研究现状,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马桥遗址介绍,说明本文所用瓷器的背景资料,简单地介绍马桥遗址发掘经过、地层堆积和出土文化遗存的情况。第三章马桥遗址出土宋代瓷器的观察与分析,本文选取马桥遗址的96件青瓷器,25件黑釉瓷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瓷器做肉眼观察,之后按原大小测量和测绘,从器物造型、胎釉特征、装饰风格等角度出发描述和分析这批瓷器。第四章对这批器物的特点进行概括,与相关窑口代表器物做比较,探讨其可能产地。就青瓷器来看,青瓷碗为大宗,釉色多青色,有青绿、青白之分,还有少量的黄色、黄绿色,胎色多灰或灰白,少量的红褐色,或夹杂质砂粒,器壁往往能看到横向的轮修痕迹和一条条竖棱的修胎痕迹,应为修胎时胎体干燥导致;造型大体较相似,但在细节方面有略微区别,例如就口沿来看,大多敞口,但唇部有尖圆唇、圆唇、尖唇和方唇的区别,或外撇或稍敛,腹部多斜腹和斜弧腹,圈足也有深浅、宽窄的差异,总体来说挖足不佳。素面较多,纹饰多为内壁口沿处的一道弦纹、内腹壁的S型刻划纹,还有外壁较粗简的刻划莲瓣纹。内壁满釉,外壁大多釉不及底,圈足无釉。就黑釉瓷器来看,全部为黑釉盏,风格类似,差异不大。胎体一般呈灰色、灰白色或黄色,颜色不匀,胎质疏松,常夹砂;釉色多黑色和黑褐色,釉面常见棕眼。圆唇、尖圆唇为主,多呈微微外撇状,口部基本为束口,少量敛口和撇口,腹部多为折腹,少量的斜腹、弧腹,口沿与上腹部交接处常见一段凹陷,中下腹部微向内弧,下腹一道斜面斜收,圈足多为小圈足浅挖;并未见到纹饰,内壁满釉,外壁釉不及底,釉缘线不齐,有积釉、“泪痕”的现象。第五章对马桥遗址出土宋代瓷器进行总结,概述它们所反映的当地经济面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亚巍;;商至西周圆形簋及方座簋的范铸模拟实验研究(上)[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09期
2 吴智锋;介绍一件镂空圈足青瓷砚[J];南方文物;1996年04期
3 ;常州市平桥古井清理报告[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4 吴小平;杨金东;;铜(钅区)小考[J];华夏考古;2006年04期
5 张懋昒;王勇;;采获簋小考[J];上海文博论丛;2009年03期
6 山曼;墩子碗[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6期
7 彭适凡;;西汉铜钾[J];文物工作资料;1977年07期
8 ;国宝档案[J];文史月刊;2011年11期
9 黄凤春;;关于汉阳纱帽山商代尊铭的释读问题[J];江汉考古;2012年04期
10 张永山;;(录见)簋作器者的年代[J];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仁斌;谁解古碗之谜[N];中国商报;2007年
2 ;从造型鉴定古陶[N];深圳商报;2000年
3 祝中熹;锈色斑斓“吕姜”簋[N];甘肃日报;2001年
4 窦建孝;秦州瓷窑初探[N];天水日报;2010年
5 郑建明 杨念中 梁岩华 周圣玉;浙江永嘉发掘一处唐代青瓷窑址[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祝中熹;形饰典庄师伯v鑋N];甘肃日报;2005年
7 卢远玲;金榜题名的梦想[N];中国商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轩林;马桥遗址出土宋代瓷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黄文浩;崧泽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4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0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