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敲骨取髓行为的确认——以马鞍山遗址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23 13:26

  本文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敲骨取髓 马鞍山遗址 敲砸痕 敲砸疤 出处:《第四纪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敲骨取髓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获取脂肪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对于这一行为的辨识不能仅根据某一孤立的特征判定,而要综合长骨的断裂面形态、骨骼表面与断裂面之间的夹角、断裂面质地、管状骨横剖面的周长以及敲砸痕与敲砸疤在长骨表面的分布等一系列特征组合来确定。本文结合西方动物考古及埋藏学的实证研究(包括实验和民族学观察)方法与数据,对比分析了马鞍山遗址动物骨骼组合中长骨碎片的破裂性质及敲砸疤的分布状况,确认该区域古人类敲骨取髓行为的存在,并初步探讨了他们对长骨骨髓的利用方式与程度。
[Abstract]:Tapping bone and pulp is a necessary way and means for Paleolithic people to obtain f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is behavior can not only be based on an isolated feature, but to synthesize the fracture surface shape of the long bone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bone surface and the fracture surface. Fracture surface texture,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ubular bon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mashing mark and smashing scar on the surface of long bone are determined by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 combination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Western animal archaeology and burial (including experimental and ethnological observation) methods and data. The fracture properties of long bone frag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mashing scars in the animal skeleton assemblage in Ma'anshan site were analyzed. The existence of bone-tapping behavior in this area was confirmed and their utilization mode and degree of bone marrow we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2-EW-QN110)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A05130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2017) 特殊学科点优秀青年人才专项项目共同资助
【分类号】:Q981;K871.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森水;马鞍山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J];人类学学报;1988年01期

2 龙凤骧;马鞍山遗址出土碎骨表面痕迹的分析[J];人类学学报;1992年03期

3 张双权;Christopher J.Norton;张乐;;考古动物群中的偏移现象——埋藏学的视角[J];人类学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仙竹;肖琳;;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人工用火遗迹的重要发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侯亚梅;水洞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风向标?——兼论华北小石器文化和“石器之路”的假说[J];第四纪研究;2005年06期

3 王燕子;曹波;胡昌国;;贵州开阳打儿窝岩厦遗址试掘简报[J];长江文明;2013年01期

4 张双权;;旧石器遗址动物骨骼表面非人工痕迹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J];第四纪研究;2014年01期

5 ;A zooarchaeological study of bone assemblages from the Ma'anshan Paleolithic site[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0年03期

6 张乐;王春雪;张双权;高星;;马鞍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古人类行为的动物考古学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9期

7 ;Use-wear analysis confirms the use of Palaeolithic bone tools by the Lingjing Xuchang early huma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21期

8 王运辅;武仙竹;李海军;;国外切割痕迹研究方法述评及在湖北白龙洞的初步应用[J];考古;2009年11期

9 武仙竹;李禹阶;刘武;;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火遗迹的发现与研究[J];考古;2010年06期

10 李占扬;沈辰;;微痕观察初步确认灵井许昌人遗址旧石器时代骨制工具[J];科学通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运辅;武仙竹;李海军;;国外切割痕迹研究方法述评及其在湖北白龙洞的初步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兴龙;吴红敏;龙小平;;贵州省惠水县和长顺县发现的两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A];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立民;;国内外埋藏学研究综述[A];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启;吉林省东部地区黑曜岩石器微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林珊;白燕遗址骨器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罡;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二道梁遗址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葸礼峰;试论云贵高原的旧石器文化[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晨光;甘肃俞井子盆地恐龙化石埋藏学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文化的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8年02期

2 张森水,周春茂;大荔人化石地点第二次发掘简报[J];人类学学报;1984年01期

3 原思训,陈铁梅,高世君;华南若干旧石器时代地点的铀系年代[J];人类学学报;1986年02期

4 张森水;马鞍山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J];人类学学报;1988年01期

5 张俊山;峙峪遗址碎骨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1991年04期



本文编号:1526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26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