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钱币的社会文化研究
本文选题:罗马 + 钱币 ; 参考:《辽宁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罗马钱币的来源、各阶段的风格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对当时罗马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做系统的阐述。在早期,罗马人生活节俭,崇尚清贫,钱币还没有成为严谨的体系,对罗马尚不能产生太过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罗马大规模地向外征战和扩张,特别是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罗马人开始追求奢侈和享乐,将领纷纷追求更大的权力,钱币的作用越发明显,对建立一套标准币制的需要越发紧迫。罗马钱币作为罗马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希腊钱币,但它并没有对它们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民族宗教传统、经济、政治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钱币风格。罗马钱币在西方钱币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对拜占庭钱币,乃至中世纪的文艺复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罗马钱币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理解罗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罗马人的日常生活等情况。 本文首先考察了罗马钱币的基本情况,分别对罗马钱币的来源、各历史阶段具体钱币币制、币图的改革变化进行了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并对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阐释。然后,系统地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探究罗马钱币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方面的分析,论述罗马钱币对当时罗马社会及后世文化的影响。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explain the origin of Roman coins,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the causes of changes and the influence and function of Roman society at that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ulture. In the early days, the Romans lived frugally and worshipped poverty. Coins had not yet become a rigorous system and could not be too important for Rome. However, with the large-scale outward war and expansion of Rome, especially when Rome became a great empire across Europe, Asia and Africa in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century BC, the situation changed. The Romans began to pursue luxury and pleasure, and generals sought greater power. The role of coins became more apparent, and the need for a standard monetary system became more urgent. Roman coin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Roman civilization, are also influenced by foreign cultures, especially Greek coins, but they are not simply imitated, but based on their own national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 the economy, Politic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formed their own unique coin style. Roman coin played a connecting role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oin development. It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Byzantine coin and even the medieval Renaissance with its unique charm. The study of Roman coins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daily life of the Romans at a deeper level. This paper first investigat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oman coins,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Roman coins, the specific coin system in each historical stage, and the reform and changes of the coin map in detail, and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Then,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Roman coins are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Roman coins on Roman society and later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坤轮;;追梦人生 读江平先生《沉浮与枯荣》一书有感[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2 苏振华;李行;;关于胎儿权利保障的肤浅认识[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3 徐延昭;;浅析中世纪晚期西欧官吏阶层的产生[J];史学集刊;2011年04期
4 柴荣;;基督教进入英国法律的路径[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5 熊九润;;浅析天主教会的婚姻不可解除原则[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6 汪伏娇;;民国时期的马兰钱[J];收藏;2011年0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波·德·阔奇涅夫;张铁山;;喀喇汗钱币综述[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2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钱币研究工作座谈会纪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3 金德平;;漫谈钱币文章的写作[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4 ;第二次少数民族钱币学术讨论会收到论文目录[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5 萨拉哈扎布;;对钱币上民族文字的识读和翻译研究——兼及钱币学界学者读译指谬[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6 罗玉冰;;央行钱币文化建设有关问题[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10期)[C];2011年
7 李德宣;;略论钱币与货币[A];钱币文论特辑[C];1988年
8 ;《内蒙古钱币通讯》目录[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9 肖志华;;略论馆藏新莽钱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10 李德宣;;论晚清王茂荫的钱币主张[A];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涤宇 黄美玲;立足国情科学借鉴罗马法[N];人民日报;2011年
2 陈夏红;中国“罗马法的活字典”[N];法制日报;2004年
3 吴晨光;“老兵不会死去,,只会默默地消逝”[N];南方周末;2004年
4 华东政法学院 朱淑丽;罗马法的特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记者奚平;罗马法已成中国民法法典化重要参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刘金林;物权法建构应充分吸纳罗马法原理[N];检察日报;2005年
7 艾俊川;利用交叉优势推动学科发展[N];金融时报;2002年
8 继富;如何判断古币价值[N];民主协商报;2005年
9 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 李少葵;元首制时期走向繁荣的罗马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秋风;究竟什么是法治[N];深圳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甜;罗马城区历史别墅园林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王洪;合同形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孙晓光;罗马法与近代民法的伦理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覃远春;民法自然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茂祺;给付障碍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季境;论民法上的占有[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张永华;民法的自然法学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杨佳红;民法占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陈晓荣;民国小区域流通货币及乡土币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潜;论物债二分理论及其对民法典体系建构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观林;罗马钱币的社会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岳政坤;论罗马法对中国近代民法体系形成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刘冰雪;试论罗马法对苏格兰的历史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鲁炜;古代民俗钱币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孔金锋;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付晓倩;“光荣与伟大”;公元前3—2世纪希腊与罗马的接触及其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矫昌奉;浅析西欧中世纪对罗马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孔元;主权概念的罗马法渊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史会明;英德两国法律演进道路之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贺大为;论罗马法中的形式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81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8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