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7:54
【摘要】: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形成了自己的玉石文化及其传统,其后的数千年及今,玉石文化绵延不绝,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内容和特征之一。本研究将整个中国玉石文化的历史传统分为远古传统、古典传统和现代传统,并运用社会学、文化学以及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玉石文化诸传统的演变、承续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论文围绕玉石文化传统的永恒性(神性)、价值性、社会文化身份与权力形式展开讨论,提出远古传统以神人结体与宗法结构为基础,而古典传统则以权力意志与比德理念作为特质,所谓现代传统则是大众消费与时尚意象的产物。 本文运用多重证据法,论述了远古传统从“神人结体”到“宗法玉制”转变的路径。通过图像学的分析,结合实物及史前神话传说等各类文本资料,推论出“神徽”是无文字时代的先民采用原初艺术表现方式所作的历史记录,而且“神徽”的主题纹饰具有由神灵崇拜向祖宗崇拜过渡的性质。基于对《周礼》的分析,应用分形理论,提出“宗法玉制”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及现当代玉石文化形成惟“宗”传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传统社会玉石文化权势话语的分析,揭示了作为赠与或保存的玉石物品在相对稳定的等级社会中,对于人们巩固社会地位、维系社会关系、增强话语权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了“玺印为权”、“冠服以仪”的玉石物品是权势阶层权力意志合法化的符号。传统社会的“比德理念”是对西周“惟德是辅”的继承。作为教化人性的“比德”不仅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君子”而谈,即“君子”的概念因科层制的出现和“三纲五常”的儒化扩展到士绅官僚、文人雅士等更广的社会群体范围,而不同历史时期价值观念的转变亦使玉石文化传统中“比德符号”的意义发生衍变。 基于对近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讨论,指出现代传统中玉石制品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消费品,它是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甚至社会资本结合的商品。通过对当代玉石文化现况的田野考察与分析,提出大众消费消解了传统玉石文化的神圣性、经典性、少数阶层的占有性,弱化了传统玉石符号的尊贵属性,但在新的社会情境中,玉石文化的神性得到延伸、经典性也得到重新诠释。
【图文】:
图 1.1a 翠花作坊幌子[15]53图1.1b 翠花作坊出售的镶嵌玉石首饰[15]53图 1.2a “假首饰”铺幌子[15]56图 1.2b “假首饰”铺出售的首饰[15]5623
德·吉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以及《地方性知识》中对“作态”及“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探讨,,则从理论层面识并非否定普遍的科学知识,而是在研究中着眼适合的文种本土知识体系”[16],就玉石文化而言,史前有所谓四支古代有丝绸之路前身的玉石之路,现代有集散模式的珠宝古往今来,不同的地产与玉石文化、相异的宗教与玉石文本土化与民族性特质的议题。“穆斯林和美玉珍宝有缘啊绿松石产于波斯,猫眼石源于锡兰,夜明珠来自叙利亚”31学作品中再现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与珠宝玉石间千丝万缕更多的代表民族、地域、宗教与玉石文化的关联有待于我识中不断去发掘。为礼物是自史前以来就有的文化现象,当然维系社会关系物不仅仅有玉石,但是在中国,玉石更具有的特殊历史价价值、艺术价值致使它区别于一般的礼物,并形成一种特1.2a “假首饰”铺幌子[15]56图 1.2b “假首饰”铺出售的首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6.8
本文编号:2628318
【图文】:
图 1.1a 翠花作坊幌子[15]53图1.1b 翠花作坊出售的镶嵌玉石首饰[15]53图 1.2a “假首饰”铺幌子[15]56图 1.2b “假首饰”铺出售的首饰[15]5623
德·吉尔兹在《文化的解释》以及《地方性知识》中对“作态”及“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探讨,,则从理论层面识并非否定普遍的科学知识,而是在研究中着眼适合的文种本土知识体系”[16],就玉石文化而言,史前有所谓四支古代有丝绸之路前身的玉石之路,现代有集散模式的珠宝古往今来,不同的地产与玉石文化、相异的宗教与玉石文本土化与民族性特质的议题。“穆斯林和美玉珍宝有缘啊绿松石产于波斯,猫眼石源于锡兰,夜明珠来自叙利亚”31学作品中再现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与珠宝玉石间千丝万缕更多的代表民族、地域、宗教与玉石文化的关联有待于我识中不断去发掘。为礼物是自史前以来就有的文化现象,当然维系社会关系物不仅仅有玉石,但是在中国,玉石更具有的特殊历史价价值、艺术价值致使它区别于一般的礼物,并形成一种特1.2a “假首饰”铺幌子[15]56图 1.2b “假首饰”铺出售的首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76.8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亚琪;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高殿松;河南省玉石类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清波;美学视野下的《说文解字》玉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碧珊;唐诗中的玉意象及其文化意涵[D];西北大学;2012年
3 王导;《红楼梦》中玉文化研究及其“玉”字的英译[D];河南大学;2013年
4 井晓旭;东周楚国龙凤雕饰玉器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芳;《说文》《尔雅》《玉篇》玉器命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28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2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