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朝鲜半岛北部青铜时代石构墓葬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1:48

  本文关键词:朝鲜半岛北部青铜时代石构墓葬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半岛北部 青铜时代 石构墓葬


【摘要】:本文对朝鲜半岛北部青铜时代石构墓葬进行了分区和分期的研究,讨论了各区域石构墓葬的形制特点及演变规律。通过对石构墓葬这类特殊遗存的综合分析,窥探了朝鲜半岛北部青铜时代的文化局面。 绪论部分界定了本文讨论的时空范围,回顾了石构墓葬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历程,提出了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清川江及大同江流域石构墓葬遗存进行了分类与年代的研究。首先将石构墓葬分成支石墓和石棺墓两类。然后根据墓室的结构特点将支石墓分为板石立砌结构(A型)、块石垒砌结构(B型)和土坑结构(C型)三型,将石棺墓分为多板石立砌(A型)、单板石立砌(B型)、板块混筑(C型)和石椁墓(D型)四型,并讨论了各类石构墓葬的形制特点和分布范围。最后通过支石墓中出土陶器与中国东北地区马城子文化、白金宝文化和西团山文化陶器遗存的比较,确定了各型支石墓的年代,将石棺墓与中国东北地区相同形制的石棺墓进行比较,讨论了各型石棺墓的年代。 第二章,将高原及沿海地区的石构墓葬分为支石墓和石棺墓两类,并对两类墓葬的形制特点和年代进行深入探讨。支石墓按墓壁结构的不同分为板石立砌(A型)和块石垒砌(B型)两型。将A型支石墓与中国东北地区相同形制支石墓比较,探讨其年代与演变规律。将B型支石墓与清川江及大同江流域同型支石墓比较,确定其年代。石棺墓方面,首先根据形制的差异将石棺墓分为石椁结构(A型)、板石立砌结构(B型)、板块混筑结构(C型)、块石垒砌结构(D型)、土石混圹土封结构(E型)和土圹石封结构(F型)六型,然后通过石棺墓中出土陶器与中国延边地区兴城文化同类器物的比较确定了其年代,分析了石棺墓形制的演变规律。 第三章,秃鲁江流域目前只发现石棺墓类石构墓葬遗存,根据形制的差异将其分为多板石立砌(A型)和单板石立砌(B型)两型。通过分析指出,秃鲁江流域石棺墓遗存与中国西团山文化颇具渊源,年代大体相当于西团山文化中期。 第四章,首先通过对各区石构墓葬形制、随葬品和葬俗等特征的分析,考察了朝鲜半岛北部各区域石构墓葬遗存间的关系,认为半岛北部地区石构墓葬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商末周初,各区域石构墓葬发展相对独立,交流较少。到了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石构墓葬的分布区域较上一阶段有所扩大,类型较比以往增多,各区石构墓葬之间交流活动频繁。至战国时期,石棺墓数量减少,支石墓数量增加,分布范围遍布整个大同江流域,各型支石墓交流频繁,相互间影响加深。其次,通过与中国东北地区相关遗存的比较,讨论了青铜时代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间的交流与互动。商末周初,最初与半岛北部发生文化交流的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马城子文化和兴城文化。此时两地间联系较少,影响不深。至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时期,半岛北部地区除与马城子文化和兴城文化互动以外,还可看到中国东北地区西团山文化和白金宝文化的文化因素出现于该区域。战国时期,西团山文化对半岛北部各石构墓葬的影响增强,其他各文化在半岛北部地区的影响逐渐衰退。 结语,分别讨论了朝鲜半岛北部清川江及大同江流域、高原及沿海地区、秃鲁江流域三个区域石构墓葬的类型、年代以及各自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了半岛北部地区青铜时代石构墓葬遗存的时空体系。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商末周初、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三个阶段,讨论了不同阶段各区域石构墓葬遗存的特征。第一阶段,以清川江及大同江流域板石立砌支石墓、高原及沿海地区板石立砌支石墓和高原及沿海地区的石棺墓为主要墓葬形制。第二阶段,清川江及大同江流域出现了块石垒砌结构支石墓和石棺墓,秃鲁江流域出现了石棺墓,,高原及沿海地区仍以板石立砌支石墓和石棺墓为主要墓葬形制。第三阶段,清川江及大同江流域的石棺墓基本消失,板石立砌和块石垒砌结构支石墓的势力范围空前扩大,几乎遍布半岛北部地区。而高原及沿海地区和秃鲁江流域的各石构墓葬逐渐衰退,直至消失。最后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形态的比较,分析了与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石构墓葬遗存的关系,并讨论了中国马城子文化、兴城文化、白金宝文化和西团山文化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朝鲜半岛北部 青铜时代 石构墓葬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83.1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8
  • 一、 本文讨论的时空范围11
  • 二、 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青铜时代石构墓葬的研究简况与问题的提出11-16
  • 三、 石构墓葬的形制、分区与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清川江及大同江流域的石构墓葬18-35
  • 第一节 支石墓的分类与年代18-31
  • 一、 支石墓的分类18-26
  • 二、 支石墓的年代26-31
  • 第二节 石棺墓的分类与年代31-35
  • 一、 石棺墓的分类31-33
  • 二、 石棺墓的年代33-35
  • 第二章 高原及沿海地区的石构墓葬35-44
  • 第一节 支石墓的分类与年代35-41
  • 一、 支石墓的分类35-37
  • 二、 支石墓的年代37-41
  • 第二节 石棺墓的分类与年代41-44
  • 一、 石棺墓的分类41-42
  • 二、 石棺墓的年代42-44
  • 第三章 秃鲁江流域的石构墓葬44-46
  • 第一节 石棺墓的分类与年代44-46
  • 一、 石棺墓的分类44-45
  • 二、 石棺墓的年代45-46
  • 第四章 半岛北部石构墓葬遗存的相关问题46-50
  • 一、 半岛北部石构墓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关系46-48
  • 二、 半岛北部与中国大陆石构墓葬的关系及相关问题48-50
  • 结语 从石构墓葬看半岛北部青铜时代文化局面的形成50-52
  • 注释52-61
  • 附图61-78
  • 后记7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野;;辽海史前石棚的概念问题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765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65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