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联合演算的判定标准不可靠的理由
本文选题:希尔柏脱和阿克曼 + 克劳斯 ; 参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摘要】:希尔柏脱和阿克曼试图导出一个普遍可行的判定标准 ,判定一联合演算公式是否永真。克劳斯用这个标准来论证传统推论式并排除不正确的推理式。但是 ,由希尔柏脱和阿克曼提出并经克劳斯转述的所谓联合演算的“判定标准”并不是一个十分可靠的标准。联合演算的最特殊的方面是 ,其演算不可能在单一的层次上进行 ,必须在两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命题逻辑的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谓词逻辑或类逻辑的层次。希尔柏脱和阿克曼试图在笫一个层次上解决问题 ,克劳斯则承袭其思路 ,总是想把一联合演算的公式化为使其竖号在公式最外面的形式 ,然后在判定过程中脱去竖号。忽视联合演算的两个层次 ,正是现行联合演算出现混乱和错误的根源
[Abstract]:Hill and Ackerman tried to export a cypress take off generally feasible criteria to determine the combined calculus formula is eternal truth. Claus use the standard to demonstrate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inference and rule inference is not correct. However, by Hill and Ackerman put forward by Claus and cypress take off the so-called "joint Calculau reporting criteria" is not a a very reliable standard. The most special aspect is the combined calculus, calculus may not be a single level, must b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in two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s the level of propositional logic,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predicate logic or logic of class hierarchy. Hill and Ackerman tr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cypress take off the first level, Claus inherited the idea, always want to put a combined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the vertical number on the outside of the formula form, then in the decision process Taking off the vertical number. Ignoring the two levels of the joint calculus, it is the root of the confusion and error of the current joint calculu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分类号】:B8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世华;信息时代的数学[J];数学进展;1988年01期
2 尚爱华,任会昌;关于命题的讨论[J];数学通报;2001年08期
3 何镇邦,李桂荣;框图教学研究[J];大学数学;1991年Z1期
4 李秀敏;论亚相容逻辑中的“矛盾”——达科斯塔的亚相容逻辑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铁声;;“典型语义悖论”及其单义句预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春泰;可能世界为真的确认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黎洪;肯定·否定的句值及其偏移现象[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朱如曾;非相对论热力学中玻意耳定律与焦耳定律的相互独立性[J];大学物理;2005年03期
9 向容宪;符号学与语言学和逻辑学[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冯棉;“可能世界”概念的基本涵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尔清;基于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文法的句法和语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何炼红;工业版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陈树伟;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一阶逻辑L_(vfl)中的不确定性推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莉;两种模糊命题逻辑的公式的概率真度[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华英;军人信息管理评估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福亮;结构思想下档案历史联系学说的推演[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凯;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逻辑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6 韩波;不完全信息数据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7 常瑶芝;L~*谓词逻辑与R_0代数性质新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兰蓉;t-模与蕴涵算子的同构及广义重言式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莹;扰动模糊命题逻辑及其广义重言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闫浮;离散数学体系结构[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雷;论联合演算对传统推论学说的系统化处理[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四年1~6期 总目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3 马雷;亚里士多德模态三段论的化归[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马雷;联合演算何以可能[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马雷;现行联合演算的判定标准不可靠的理由[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马雷;亚里士多德模态三段论的形式系统[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马雷;;联合演算对传统词项逻辑的等价描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755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5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