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认知科学框架下心理学、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15 18:13

  本文选题:认知科学 + 心理学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摘要】:心理学研究感性认识形式,逻辑学研究理性认识形式。二者密切相关但却长期分离。20世纪70年代中期,认知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为心理学和逻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学科框架。在认知科学的框架下,心理学与逻辑学交叉融合,产生了逻辑心理学和心理逻辑等新兴学科。逻辑推理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由人参与的、涉身的经验科学。认知逻辑是逻辑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发展的新领域,其中心理逻辑、文化与进化的逻辑、神经系统的逻辑尤其值得关注。认知科学的发展将带来一个学科综合交叉、问题引领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Abstract]:Psychology studies the form of perceptual cognition, and logic studies the form of rational cognition.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disciplinary framework for the cross-fusion of psychology and logic.In the framework of cognitive science, psychology and logic cross-merge, resulting in log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ical logic and other emerging disciplines.Logical reasoning, influenced by psychological factors, is an experiential science involving people.Cognitive logic is a new field of cross-development of logic and cognitive science, in which the logic of psychology, culture and evolution, and the logic of nervous system are especially worthy of attention.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 will bring about a new era of comprehensive crossing of disciplines, problems leading to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leading to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alent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
【基金】: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创新基地项目清华大学认知科学重大创新基地项目 教育部认知科学重大理论与应用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批准号:07JZD000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84-05;B81-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维民,王波;对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问题的反思[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2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4 吴彩强;从表征到行动[D];浙江大学;2007年

5 李菁;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存在思想的一种尝试比较[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赖成彬;洪谦与中国哲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楼巍;维特根斯坦对现代建筑的“澄清”[D];浙江大学;2007年

3 何永红;法律“规则”的“内在”世界[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崔凌志;从对语言的考察到对哲学的批判[D];山西大学;2007年

5 励洁丹;对恩斯特·扬德“晨颂,,8.9.1977”一诗的阐释[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皮亚杰对逻辑学与心理学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2 蔡曙山;;逻辑是什么——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留下的思考[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3 张小燕;耿昭;;“瓦森选择任务实验”所引发的皮亚杰逻辑认知理论的辩护[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4 蔡曙山;;学科交叉与现代逻辑的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黄华新;徐慈华;;汉语隐喻逻辑表征的个案分析[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田平;;逻辑与思维[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彭孟X/;;推想机制的模组性[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小燕;;皮亚杰对逻辑学与心理学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本刊记者;;关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立项问题——访张家龙研究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10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系统认知观探索[A];逻辑学及其应用研究——第四届全国逻辑系统、智能科学与信息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逻辑学:回顾、反省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文勇;毕节学院逻辑学科研成果丰硕[N];毕节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755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55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