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主义的问题与理论哲学的观念——胡塞尔《逻辑研究》第1卷的主题思想
本文关键词:心理主义的问题与理论哲学的观念——胡塞尔《逻辑研究》第1卷的主题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纯粹逻辑性导引"中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第一项工作是对具有观念对象和观念真理特征的意义构形(Sinngestalt)本身进行了纯粹的把握,即提出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纯粹逻辑学观念;第二项工作在于,对所有经验主义或心理主义将思维行为的心理学内涵与逻辑概念和公理混为一谈的做法进行了斗争。通过再构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中所阐述的这两个思想,可以重现百年来时代精神的变化,并且重提理论理性的地位问题。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心理主义 纯粹逻辑学
【分类号】:B81-05
【正文快照】: 一、引 论于1900年发表的《逻辑研究》①第1卷被胡塞尔命名为“纯粹逻辑学导引”。它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本独立的书。胡塞尔自己说,这一卷“就其基本内容来看仅仅是对1896年夏秋在哈勒所做的两个相互补充的讲座系列的加工”[1](BV)。所谓的“逻辑研究”,实际上是从1901年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贤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论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田海平;柏拉图如何开始了“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3 余治平;阴阳五行学说与哲学的“在场”、“不在场”──中西体验本体世界方式的差别[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余治平;“龙虾三吃”与哲学的“在场”、“不在场”[J];东南学术;2000年03期
5 罗松涛;由诗之言到说之语——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之阐释看其语言之思[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6 李海平;存在之思与语言——试分析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的语言视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白刚;张荣艳;;形而上学的当代转向——从“本体论”到“伦理学”[J];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8 范龙;媒介的直观——论麦克卢汉传播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黄玉顺;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儒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及其所解释的康德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任文利;;生活、哲学与信念——评黄玉顺的“生活儒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5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7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8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9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赵连君;生活境界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yN歌;卡通意识与卡通化艺术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翔;论海德格尔关于技术异化的思想[D];山西大学;2007年
3 曾珍;宣言?抑或忧思![D];四川大学;2007年
4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5 李睿;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作品中的意大利风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于淑娟;独特的人性书写与剖析——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延边大学;2004年
7 程中兴;人机界面的认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克汀;胡塞尔现象学是对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反动[J];哲学研究;1980年03期
2 范明生;;现象学简介[J];教学与研究;1980年06期
3 Ю.К.麦里维尔;王克千;;现象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3期
4 H·施皮格尔伯格;W·比梅尔;忆年;;现象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5期
5 K.德拉康帕涅 ,江小平;关于梅洛-庞蒂的一次谈话[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8期
6 范明生;;现象学简介(续)[J];教学与研究;1981年01期
7 周农建;;胡塞尔的现象学[J];哲学动态;1983年08期
8 周农建;;胡塞尔的现象学(续)[J];哲学动态;1983年09期
9 Н.霍尔;段小光;;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哲学意义[J];世界哲学;1983年06期
10 莫特罗希洛娃;苏宁;;现象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水平;;文艺理论“现代性问题”之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高秉江;;从现象学的角度直观人的观念论和生存论[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郝岚;;小说的危机年代[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4 吕微;;前言: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倪梁康;;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尧均;;舍勒与梅洛-庞蒂心身关系论之比较[A];“法国哲学的现在与未来”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苏宏斌;;反对形而上学与现代美学的出路[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濂;重见天日的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陈小文;踪迹,抑或道路[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俞吾金;也谈学术规范[N];文汇报;2000年
4 俞吾金;学术创新的前提[N];文汇报;2000年
5 邓晓芒;学术评议要有分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邓晓芒;再谈学术评议的分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8 尚杰;萨特后的法国哲学[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曹意强;我所认识的伯林[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志远;胡塞尔直观概念的起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尚明;绝对价值观念如何可能?[D];复旦大学;2005年
7 曹继东;现象学的技术哲学[D];东北大学;2005年
8 崔巍;先验哲学中的想象力学说[D];吉林大学;2006年
9 徐献军;具身认知论[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程悦;建筑语言的困惑与元语言[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冬冰;走在理性批判的迷宫里[D];安徽大学;2001年
3 崔卫峰;严格科学的哲学理想与胡塞尔的哲学观论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在泉;笛卡尔、康德、胡塞尔[D];安徽大学;2002年
5 付洪泉;胡塞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林定忠;胡塞尔现象学与审美主客体关系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褚国娟;德里达“文字学”思路初探[D];北京大学;2005年
8 张爱林;自在之物与纯粹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顾炯;从内在时间意识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进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牟春;移情之流变及其批判[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心理主义的问题与理论哲学的观念——胡塞尔《逻辑研究》第1卷的主题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5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