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再论同、异品除宗有法

发布时间:2017-09-18 10:27

  本文关键词:再论同、异品除宗有法


  更多相关文章: 因明 逻辑 陈那 同品 异品 除宗有法


【摘要】:"同、异品除宗有法"是玄奘与汉传因明留下的一把打开陈那因明体系的钥匙。这一规定植根于印度陈那时代的辩论实践,目的是防止立、敌双方循环论证,并非纯粹的逻辑问题。要把外来文化移植到汉地,就必须交待清楚该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才能帮助汉地研习者正确领会陈那因明的本来面目。玄奘对陈那因明的译传,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这从唐疏四家强调同、异品除宗有法,到窥基《大疏》进一步强调同、异喻除宗有法,可以得到佐证。汉传因明的这一特殊贡献对解决国内外因明界近百年来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中的分歧提供了方便法门。它起到了梵、藏文献难于替代的作用。本文是对近30年来国内围绕此一讨论所做的总结,回应了争论中的各种疑难。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古籍所;
【关键词】因明 逻辑 陈那 同品 异品 除宗有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佛教因明研究”(12BZX06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09
【正文快照】: 一、是辩论术还是纯逻辑问题同品、异品概念是印度陈那因明体系中的两个初始概念。怎样定义陈那因明中的同、异品概念,关系到对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评价,关系到对陈那因明与法称因明两个逻辑体系的不同评价,关系到佛教逻辑两个高峰在印度逻辑史上的不同地位,关系到玄奘以及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逻辑学研究》征稿启事[J];逻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村;;因明二问[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2 虞愚;;玄奘对因明的贡献[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3 ;汉文、日文因明书目[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4 杨百顺;;玄奘与因明[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5 虞愚;;法称在印度逻辑史上的贡献[A];因明研究[C];1990年

6 丁彦博;;略论因明正理的现代意义[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7 巫寿康;;论《因明正理门论》体系内部的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新途径[A];因明研究[C];1990年

8 威提布萨那;虞愚;;法称《逻辑一滴》的分析[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9 沈剑英;;能立三论[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10 石一日;;简评《欧美逻辑学说史》[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邦凡;科学史与逻辑史的交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通讯员 傅春秘 记者 耿建扩;我国唯一因明学专业研究机构成立[N];光明日报;2006年

3 晋荣东;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4 ;中国逻辑学:回顾、反省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5 刘伟;因明学的因三相论和它的逻辑意义[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6 马雷;传统逻辑研究要有创新思想[N];光明日报;2003年

7 辛望旦;悖论的意义与理性形式的演化[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周静;贵州制约逻辑学会致力学界发展[N];贵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曾江;因明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亮;论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献礼;弗兰西斯·培根逻辑思想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2 宋赛花;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卢海;前谓词经验与一般性判断的构造[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莉敏;悖论与数理逻辑的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5 尹景旺;终极关切意义上的逻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仇竹妮;论墨经逻辑的特征及其成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耿志鹏;弗雷格概念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4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874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5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