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03 04:26

  本文选题:执政党 切入点:利益表达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利益表达能力建设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利益关系格局、党员成分结构的变化。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发挥面临着众多障碍,需从思想上重视利益表达问题、不断扩展利益表达空间、创新利益表达模式几个方面来入手解决。
[Abstract]:Afte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ame into powe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est expression ability faced with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 the pattern of interest relations, the change of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party members, the function of interest expression of the ruling party faced with many obstacles, so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interest expression ideologically. Expanding the space of interest expression and innovating interest expression mode to solve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
【基金】: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网络化利益表达的规范与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3YJC710022) 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城市弱势群体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生成逻辑与应对”(项目编号:YQ20131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欣;詹小路;;自媒体——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10期

2 黄冬娅;;组织化利益表达:理论假设与经验争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马胜强;吴群芳;;论替代性利益表达——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J];学术月刊;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伟;;“中间阶层”概念探讨[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成云卿;;双重视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证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杨国鹏;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状况及其制度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薛汉伟;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所有制理论与现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胡倩燕;俞小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马晓霞;;我国利益集团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董业宏;胡士平;;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我国国家观教育[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9 宋一;;道德资本:经济发展的新视野[J];长白学刊;2008年01期

10 何云峰;;从政治沟通视角看七千人大会[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于宁;;我国房地产市场主流客户趋势研究——基于对上海中产阶层收入水平、职业类别、生活方式的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2 刘华;;论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若干问题[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祝伟华;;村委会选举中私营企业主的行动策略研究——以浙江三村为例[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戴冰洁;;政治参与视角下的媒介作用探析——以浙江地区电视媒介的政治参与实践为例[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韦小鸿;;刍议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锡锌;;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的保障[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雪峰;;群体的司法需求差异与司法公信力建设——以社会阶层结构及变化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梁灯;;国家课税权的合法性解释[A];财税法论丛(第11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武磊;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尹海燕;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科学实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苗加清;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陈卓;德育接受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丁向东;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清花;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渠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丁凌;建国初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1949年—1956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丛超;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旦媛;国外政党与青年、青年组织的关系及其原因探讨[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7 宫成成;中国当代“中产”现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程昱;影像青春中的个体发现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克;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面临的利益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宋立文;和谐社会: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历史和解[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家庆;陈媛媛;;近年来我国学界利益表达研究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王浦劬;;一般政治系统理论基本特点刍议[J];科学决策;2010年08期

3 陈剩勇,林龙;权利失衡与利益协调——城市贫困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J];青年研究;2005年02期

4 周雪光;西方社会学关于中国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状况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9年04期

5 汪永成,黄卫平,程浩;社会利益集团政治化趋势与政府能力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李景鹏;;政府职能与人民利益表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7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4期

8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9 萧功秦;后全能体制与21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J];战略与管理;2000年06期

10 安戈,陈佩华,史禾;中国、组合主义及东亚模式[J];战略与管理;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刚;;政治发展视域下民主党派的利益表达功能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王刚;;政治发展视域下民主党派的利益表达功能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赵晋阳;;试论中国参政党利益表达功能[J];民主;2012年02期

4 朱联平;;社会转型期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2期

5 朱联平;;转型时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的发挥[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陆明远;;中国社团的社会意见表达功能合法化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志军;;简论语义凝聚词与生产词组的语义对应关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培安;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奕;“说”类插入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氏碧娥;中越修饰语异同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宋丽丽;“V个A”结构的分析和探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杰斐;汉语植物成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9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59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