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生产、技术与生态思想

发布时间:2018-03-10 05:04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生产 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理论是否包含生态思想存在众多争论,持完全否定态度的主要观点认为,唯物史观的"唯生产力论"、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理论三个观点使得马克思理论不可能包含生态思想。其实,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强调社会生产是在具体生产方式下进行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能使社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只能成为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并使人更加异化的手段;无产阶级在本质上代表着人类发展的先进性和未来趋势,因而在全球化的人类生态危机中必将能够承担消除危机的历史责任。
[Abstract]: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among foreign scholars on whether Marx's theory contains ecological thought, which holds the view of total negation. The three viewpoint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ly productive forces",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and proletarian theory make it impossible for Marx's theory to contain ecological thought. In fact, Marx's production theory emphasizes that social production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crete mode of production.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can only make the social production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only become a means to conquer nature, control nature and make people more alienated. Proletariat in essence represents the advancement and future trend of human development, so it will be able to bear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eliminating the crisis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human ecological crisis.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6期

2 方世南;;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涵的环境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3期

3 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哲学变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12期

4 李勇强;孙道进;;马克思生态批判的双重维度及其现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秀艳;;物质变换概念: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新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郭淑新;余跃琼;;福斯特对“马克思的生态学”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孙慧明;;论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4 赵卯生;;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旨趣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铁锴;;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评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韩风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与实现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7 高惠珠;徐文越;;论马克思生态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8 曹孟勤;;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与生态伦理重构[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9 李本洲;;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J];东南学术;2009年03期

10 蔡陈聪;王艳;;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王雨辰;;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纬度的建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墀成;蔡虎堂;;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方法之探源[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曾德华;;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与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构[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5 熊韵波;;生态概念的意识形态性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方锡良;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满晖;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自然观[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张斌;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江南;生存与发展:湘中S村水污染中利益相关主体的理性选择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文福;生态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章燕妮;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及其实现路径[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刘康华;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杜文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任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赵惠芬;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茂雄;马克思早期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梁燕亮;从自然追问到生态反思[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约翰·B.福斯特,刘仁胜;历史视野中的马克思的生态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2期

2 王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概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4期

3 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哲学变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12期

4 肖玲;;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技术哲学元问题研究的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论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2期

2 温茹,张弘政;我们在何种意义上谈论马克思是否为技术决定论者[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3 田小飞;马克思与技术决定论研究述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杜建国;曼德尔是技术决定论者吗?[J];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10期

5 叶念;;论威廉姆·肖的技术决定论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与误读[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李立生,吴冬梅;简论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与“技术决定论”之区别[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建设;;“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互斥还是互补?[J];探求;2006年06期

8 刘兰;;浅析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与技术决定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0期

9 ;幻想与现实:互联网的民主功能[J];思想工作;2009年05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佳;;STS的理论进路——从技术决定论到社会建构论[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芳芳;“技术决定论”诠释下的历史唯物主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韩洪波;论技术与社会的整体性[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3 韩丽微;从技术自主论到技术决定论[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张惠;从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的耦合看广元市的低碳重建[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1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91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5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