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

发布时间:2018-03-24 02:36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 切入点:青年观 出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02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产生于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之中,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关于青年本体论和青年教育论两个维度的思想内容:一是对包括青年的本质、特点和价值的认识,二是对青年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的阐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阶级性、突出的实践性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认识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views on youth emerged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experienced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forming the ideological contents of two dimensions of youth ontology and youth education: first, the essence of youth. The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seco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ways of youth education. The Marxist view of youth has a strong sense of the times, a distinct class character, and an outstanding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practic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munists on youth and youth work.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1;D4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孙中山青年观初探[J];青年探索;2006年06期

2 刘婷;;四代领导人青年观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3 邹安乐;;新时期党的青年观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朱玉超;;论列宁的青年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刘书林;毛泽东思想的青年观简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6 吕俊涛;论信息传播者的青年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成立芳;毛泽东与邓小平的青年观比较[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刘行坦;论邓小平的青年观[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成立芳,范贤超;毛泽东与邓小平的青年观比较[J];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汤荣光;论江泽民青年观的理论品格[J];广西师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德中;;论孙中山的青年观[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2 魏久明;;毛泽东的青年观[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原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 王少峰;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与发展[N];北京日报;2011年

2 隋忠诚;学习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推动新形势下青年工作[N];吉林日报;2006年

3 鞍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李成刚;树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履行好大学责任[N];鞍山日报 ;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立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伟;教育学之青年观辨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泽文;邓小平青年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新;毛泽东青年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叶敦卫;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青年观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于锦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邓明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青年观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殷媛;建国以来党的领导核心青年观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8 白杨;“80后”大学生群体的评价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赵珍珍;五四时期李大钊与陈独秀青年观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6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56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