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资本关系探析——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24 03:15

  本文选题:自由 切入点:国家 出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资本的增殖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但也将人置于资本的统治之下,马克思由此提出一种去资本化的社会存在,亦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条件下实现去价值化的存在境遇,在此历史境遇下,人们不再为了存在而去劳动,而是在劳动中存在着,劳动也不再有"价值",资本的增殖机制自行消失,人在自由劳动中获得了"自由个性"。社会主义存在着国家与资本并存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国家应当具有、也必须具有相对于资本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符合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才能规避诸种虚假社会主义的方案,才能克服资本的异化效应与危机风险。
[Abstract]:The multiplication of capital has greatly promoted productivity, but also put people under the rule of capital. Marx therefore proposed a kind of social existence that is decapitalized. That is, socialism. Socialism is the existence of devalu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ly developed productive forces. In this historical situation, people no longer work for the sake of existence, but exist in labor. Labor no longer has "value", the mechanism of capital proliferation disappears by itself, and man obtains "free personality" in free labor. There is a primary stage in socialism in which the state and capital coexist, in which the state should hav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ccord with the class attribute of the proletariat, avoid all kinds of false socialist schemes, and overcome the alienation effect of capital and the risk of crisi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喜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认识上的飞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莫岳云;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析疑[J];学术研究;2002年08期

3 潘利红;建国后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认定的艰难历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余广人 ,冀一兵;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定的艰难历程[J];炎黄春秋;2002年01期

5 朱文显;刘少奇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树臣;从一大到十六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轨迹[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毛自鹏,崔凤梅;建国后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失误的原因[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张新华;;建党以来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韩亚光;;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过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3期

10 王杰;;关于最早全面深入探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中共领导人——兼与韩亚光先生商榷[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炎炯;;中国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考略[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2 管怀伦;;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艰辛探索及其对执政党建设的重大影响[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朱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丰清;;1957年毛泽东知识分子观转变的几点原因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5 朱薇;;“草色遥看近却无”——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研究[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C];2013年

6 白翠琴;;应加强民族观的研究[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张兴茂;;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划分理论——兼论“中产阶级”的阶级属性[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刚;;近十年来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研究综述[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韩亚光;邓小平界定新中国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四部曲”[N];团结报;2007年

3 李乔;从《共产党宣言》到“四个尊重”[N];北京日报;2010年

4 李小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6年

5 北京市总工会 崔瑞兰 那士清;浅谈建筑业进城务工人员的阶级属性[N];中国建设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正;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探析[D];河南大学;2007年

2 邓李峗;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存;洋务派阶级属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4 李宁;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拨乱反正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俊;沃依克等级阶级属性辨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姜红安;论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蔡铮铮;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10年

8 司源;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思想论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仲海涛;邓小平的知识分子观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菲菲;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中国化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6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56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