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网上群众路线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16 05:09

  本文选题:群众路线 + 互联网 ; 参考:《理论与改革》2013年03期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民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网上群众路线是互联网与政治生活结合形成的新生事物,其存在和发展势必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障碍,分析问题、解决障碍,探析继续开拓网上群众路线的途径,对于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ha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way people work and live, providing a new way for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and discuss politics, and also bring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mass line on the Internet is a new thing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political life.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bound to have many problems and obstacle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to solve the obstacles, and to explore ways to continue to open up the mass line on the Interne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and to consolidate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基金】:刘先春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1XDJ011)“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基础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齐卫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接受群众监督[J];理论探索;2012年03期

2 王万军;崔建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探索[J];前沿;2012年10期

3 卿立新;;网上群众路线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J];求索;2012年12期

4 杨英法;李文华;;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的构建[J];学术交流;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李晓庆;;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探讨——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许义亭;;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J];才智;2008年15期

3 印海廷;;善治视阈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晨子;;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及应对策略——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蔡峰;;协商民主: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苗方朔;杨英法;;思政工作要着意培养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意识和能力[J];大家;2010年06期

7 郭志红;;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思考[J];大家;2010年06期

8 张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保障机制的构建探索[J];大家;2010年19期

9 何星舟;;大学生群体性突发行为的分析与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10 张云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巧记速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恩新;过程、行动者与危机管理[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柳明;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申;刑事侦查中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应对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晓亮;群体性事件成因及预防处置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4 高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刘春艳;群体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6 张祥鹏;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置机制构建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鹏;从非暴力到暴力:中国社会抗争的冲突升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刘刚;集体上访预防和处理的法律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郎静臣;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赵楠;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英法;李文华;;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的构建[J];学术交流;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f 荔;;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要走群众路线[J];理论学习;2011年03期

2 胡荣山;;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12期

3 郭波;;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问题研究——基于湛江的实证分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陈挥;宋霁;;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轨迹与贡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年05期

5 张汉青;;理论学习中的群众路线问题[J];学术研究;1958年09期

6 郭致本;;学习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增强群众观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7 宋才发;;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J];阴山学刊;1991年02期

8 郑剀;赵亚;;试论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J];天中学刊;1993年03期

9 王自发;;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J];理论建设;1993年05期

10 范福星;;邓小平是继承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J];学理论;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玲侠;;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A];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景钊;;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群众路线的时代内容[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3 陈占安;;深刻理解群众路线领导方法的思想内涵——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4 岳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5 华洪珍;;试析毛泽东的民主思想[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6 闫虹虹;;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华路;;群众路线与毛泽东的反腐倡廉[A];继承丰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论文集[C];1994年

8 蔡勇庆;;“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至上”——浅谈邓小平的民本思想[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农国忠;;邓小平方法论浅析[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秋红;;浅谈邓小平的群众观与政绩观的树立[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也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贵州政协报;2007年

2 张明;坚持群众路线保持血肉联系[N];金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要坚持走群众路线[N];邯郸日报;2008年

4 张全景 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组部原部长;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老百姓[N];组织人事报;2011年

5 陈亚武;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运用群众路线[N];汕头日报;2006年

6 社会学所 鉴传今;群众路线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性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薛德功;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N];青岛日报;2006年

8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党委书记 徐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N];天津日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在新领域实践党的群众路线[N];昆明日报;2008年

10 朱世平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走群众路线[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齐先朴;论增强党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刘圣陶;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爱民;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妍;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莉;邓小平的群众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杨水英;新时期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方法的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熊茉莉;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朱丙娟;毛泽东的民本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覃广;论毛泽东的民本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孟刚;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艳慧;邓小平的群众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生;论毛泽东的领导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叶文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5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895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